话说杨浦丨上海开放大学校址上的那些学校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海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以五角场为中心,杨浦区及毗邻的虹口区集中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大学。很少有人知道,在上海开放大学现今的校址(国顺路288号)上,曾经风云变幻,多所学校先后在此办学。一起来了解这一段城市记忆吧。
作为一所非全日制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在上海高等教育系统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结合校址变迁探究学校的历史,会发现从上海沦陷后的日本第七国民学校到抗战胜利后的同济大学理学院,从院系调整期间诞生的华东化工学院到空四军子弟学校上海育鹰学校,再到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最终,国顺路288号这片土地归于上海开放大学。
陆晨虹发表在《文汇报》“笔会”栏目上的文章《平昌街,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近代日军占领上海后,大量日本移民迁住上海,一批日本建筑设计师也因此来到了上海。位于上海市东北五角场附近的“平昌街”地区成为日本侨民集中区之一。“平昌街”长仅40米,从其美路(今四平路)向东到政法路。它同附近的“旭街”一样,都是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后用于殖民扩张的新建居住区。
1941年4月,日本第七国民学校在协赞路(今政法路)“平昌街”(今国顺路288号上海开放大学)开学,有学生340人。其建筑师正是日本“随军建筑师”石本喜久治(1894-1963)。当时,石本喜久治在上海开设有建筑师事务所。
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计划从四川李庄迁回上海。因原宝山境内的吴淞校舍已毁于日军战火,学校不得不组建迁建委员会,派专人回上海多方联络校址事宜。1945年11月,192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老同济”、校医蒋益生和理学院院长顾葆常、工学院院长江鸿三人作为校长徐诵明的代表,赶到上海开始寻觅校址。12月,同济迁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决定设立驻沪办事处,由蒋益生任主任。不久,徐诵明将四川方面校务交教务长谢苍璃代理,自己也抵达上海,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商洽校址事宜。
至1946年初,同济接收了上海德国医学院所属校址,涉及善钟路(今常熟路)100弄10号校本部、同孚路(今石门一路)82号医院、戈登路(今江宁路)495号病理学馆、静安寺路赫德路口(今南京西路常德路口)华德中学。其他校址也在积极洽商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蒋益生了解到“平昌街”原日本第七国民学校已成军队驻地,于是他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争取到这处校址。经过与国民政府教育部、苏浙皖区敌伪产业管理局等多方的反复沟通,1946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上海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处致函同济大学,称教育部附设上海中学进修班“奉令结束”,并将第七国民学校校址及水电设备、炊事用具等移交同济大学。与此同时,同济大学还就购买“平昌街”日式房屋以应教学之需和苏浙皖区敌伪产业管理局进行洽谈。
1946年9月,同济大学文理学院在原日本第七国民学校校址正式开学。1948年6月,同济大学文、理学院分设,文学院迁至四川北路底(今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被改组为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的工科大学,医、理、文、法学院建制被取消,学校收缩,并集中在四平路原工学院校址。
1952年10月,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成立。11月,原同济大学理学院校址(占地面积为49.84亩)被正式调拨给华东化工学院。该校址有教学大楼、大礼堂、图书馆、食堂、浴室、仓库、门房等大小10多处建筑,其中以平房居多,也有4栋两层楼房。另外,该处建筑都有专用名,如:劳动楼、团结楼、进步楼、建设楼、和平厅、协议斋、疗养院等。除此之外,华东化工学院还有几处零星用房。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收藏的上下课“报时”用的铜钟及办公椅(转自华理档案馆网站)
1954年8月,华东化工学院梅陇新校址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遂将原日本第七国民学校(即原同济大学理学院)校址移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之后,该处校址被调拨给了华东军区空军兼上海防空司令部政治处。1954年10月,华东化工学院在上报给高等教育部的文件中称,“我校将政法路、国权路各处地块及房产全部移交给了空军防空司令部政治处”。该校址后一度成为空四军某部营房。据原空四军政委张少虹少将之女张军燕介绍,当年空四军还曾经组织过乒乓球队,队员们经常在这里训练。
1960年5月,空四军在此创办了子弟学校:育鹰小学。同济大学“五·七”公社72级教研组还曾为育鹰小学设计了教学楼。1975年后校名改为育鹰学校。1980年初,育鹰学校被解散,由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接管,但其小学部则于1982年利用学校大院东南隅之操场新建一幢四层新校址继续办学,至1994年。
1994年9月,九年一贯制学校育鹰中小学成立,校址位于政本路108号。1996年9月,位于国顺路83号的初中部校址建成并启用,学校从此成为“一校两址”。2001年,学校恢复育鹰学校校名。
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74年创建的上海市工农教师进修学校,校址在军工路原上海水产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内。1978年,上海工农教师进修学校并入恢复不久的上海教育学院(位于淮海中路),成为上海教育学院分部,并迁移到政法路195号原育鹰学校校址。1981年5月,上海教育学院分部改组为上海教育学院分院。1984年4月,上海教育学院分院更名为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成为一所独立建制的成人高校。1989年5月,同济大学赵秀恒教授还为上海第二教育学院设计了教学楼。在上海第二教育学院迁入之前,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前身之一的宝山卫生学校也曾在此办学。
1998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撤消建制,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起,华东师范大学在此举办华光学院。2000年初,上海电视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和上海市电视中专组建的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同年,因集中力量另行筹建闵行新校区,华东师范大学将该校区转让给了上海远程教育集团。2004年,上海电视大学国顺路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10年,上海开放大学以上海电视大学为基础成立,并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南门是正门(国顺路288号),西门在政法路上(政法路195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