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著名作家何建明见证上海抗疫的50多天写了两本书向世界介绍“上海经验”

2023-04-20 08:53分类: 上海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几天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人们才知道这位63岁的著名作家在上海已经住了50多天了。在上海浦东的一家酒店里,何建明每天透过窗户,看到黄浦江两岸的日益变化而景致,他知道这座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正在不断地走向胜利。而他要做的就是把“上海经验”告诉全世界。

  何建明是1月15日到上海的。作为一个老资历的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通过采访,搜集他作品的素材。上海是他来得最多的城市之一,这几年他陆续为上海写了《浦东史诗》和《革命者》两本报告文学。何建明告诉记者,他对上海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不仅是因为他是苏州人,与上海相近,也因为他爷爷的爷爷曾与人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浦东开设有一个“和氏码头”。

  这一次何建明是为了写另外一本书而来到上海的。1月15日晚,何建明从苏州来到上海,路经同仁医院。也是在同一个晚上,上海的“一号病人”,一位武汉籍的新冠病毒携带者在同仁医院被确诊为上海第一例输入性病毒患者。何建明当时也没有意识到,在这次几乎没有痕迹的擦肩而过后,他将在上海亲身经历这座城市极不寻常的“疫战”全过程,感受到这座城市背后的坚强与温情。

  何建明告诉记者,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确认上海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1月21日,他按照原先的计划去上海某单位采访,却发现原来约好的采访人员被抽调到防疫一线执行任务去了。“‘怎么啦?上海也出现大疫情了?’我急切地问。上海的同志告诉我说,还没有大疫情,但是必须要充分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出现的大疫来袭。”

  写了几十年报告文学的何建明敏锐地意识到,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已经打响。作为一个作家,他有责任留下来,和上海一起战斗,见证上海抗疫的点点滴滴,并且将“上海经验”告诉全世界。于是,何建明开启了他在上海的抗疫生活,往年他也常来上海,住个十天半个月,但是现在,何建明已经在上海待了50多天。

  在上海这段时间,何建明每天都在观察、采访、奋笔疾书,他已经完成20万字《上海表情》书稿,即将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眼下,他正在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第一时间——写在春天的上海报告》(暂定名),预计4月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何建明告诉记者,除了写书,他还写诗、写散文和纪实作品,这些作品能及时发表,让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第一时间读到一个作家在上海的亲见和感受。

  在文学界,何建明向来是以高产著称的。但是在上海的50多天里,创作热情如此喷薄,创作成果如此丰硕,这在何建明的写作生涯中并不多见。何建明说,一定是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上海抗击疫情很多的很多“上海经验”触动了自己,让他一直情绪高昂地进行着书写。

  《上海表情》何建明写了27个故事。很多是平凡人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在《‘疫’中小夜曲》中,何建明写到了自己喂猫的故事。他所住酒店的楼下,三只流浪猫已经饿了多日。何建明本不喜猫,却生出了一份责任感,每天都给猫带去食物。“当我再仰望黄浦江边的那些闪着灯光的大楼和居民区时,那里仿佛一同在飘扬着舒伯特的《小夜曲》。那悠扬而动人心弦的乐曲,给这个‘摒牢’的城市重新点燃了生机与爱的活力。”

  在这些感性的故事中,何建明更多是以一种诗人的视野去感受和归纳抗疫之中的“上海经验”。何建明对记者说起一件事。他其实一开始对上海对入沪人员管控的能力是有一点怀疑的——高速路和国道能够管好,那么对于那些从乡村小道进入上海的“游击队员”能管得住吗?结果证明完全管得住。村庄、社区干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昼夜巡逻,只要一出田间地头,就会被执勤人员发现,除非他往地洞里钻。

  何建明在上海的这一段时间里,也在思考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已经有很多年了,我一直持这样一种观点:对于灾难、战争和特大事故,必须用严肃、准确的笔去客观认真地记录,用清醒、批判的目光去审视与鞭鞑其中的丑恶、无能和没有人性的人与事。”在上海参与抗疫期间,何建明看见了很多人性的光辉,还有很多“上海经验”,这直接影响了何建明写作的方向。“歌颂战争与灾难中的人性与道德的崇高者并不是遮掩和漠视任何其他的丑恶与错误,而且为了让善良、正义、公平和真理,闪烁更强大的光芒与力量。”

  什么是“上海经验”?何建明说,就是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毫不含糊。这是一位朋友告诉他的,并且在抗疫过程中被不断印证。在何建明看来,“上海经验”不仅仅是上海抗击疫情的经验,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经验。其背后是进行精细化城市管理的能力。在《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中,何建明写道:“后来我知道,正是从这一病例挂上‘号’后,整个上海就在第一时间开动了防控机器,甚至精确到每一个细节。后来有人嘲笑‘上海人怕死’,这其实是因不了解上海人做事风格而产生的极大误会。”

  在《上海表情》一书中,何建明再一次说到了“上海经验”。“我看到的上海表情,凝重的、平静的、温情的、到位的……这座城市的严谨和果断,远远精细、精致于其他(城市)的管理,是我的亲身体验。”他说:“什么样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对做得好、又为人民创造幸福、安宁和美丽城市的,理当礼赞。”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人物】上海药物所举办蒋华良院士追思会

下一篇:你为什么不离开上海!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