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还有哪些习俗、食俗?点开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重大春祭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
清明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周朝及春秋战国时期,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习俗。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核心,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每个地区的形式略有不同,普遍形式去墓地、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祷祝、燃烧纸钱银锭等。
清明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晋文公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青团也叫艾团,是用艾叶,搭配糯米粉而制成,馅料味道多变,可甜可咸。与春天的绿意相当应景,好看好吃有营养,是清明节前后最不能错过的传统小吃。清明雨多气温未定,人体易受寒湿侵袭,艾叶味苦、辛,性温,可温中散寒祛湿,保护人体免受寒湿之邪侵袭。
田螺味甘性凉,能利水消肿除热,清明节前后时,螺蛳和田螺的肉是最鲜美的,民间更有“清明螺,赛过鹅”的说法。
古时候讲究清明节不能生火做饭,要吃寒食,而馓子则是寒食的一种,金灿灿的馓子是一种油炸类的面食,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搓成细条,油煎而成。馓子的制作工艺比较精致,吃起来焦香酥脆,咔嗞咔嗞的,深受我国各地、各族人民普遍喜爱。
在我国广东,“烤乳猪”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物品,讲究的是“红皮赤壮”意头,代表全家富贵。所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广东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带着烤乳猪去祭祖,在祭祀后,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分食。
材料:新鲜竹笋300克,咸肉200克,猪小排或者猪蹄300克,葱、姜、蒜若干。
做法:春笋贵在鲜,贵在清新淋漓。南方最常见的做法是“腌笃鲜”,咸肉、火腿、春笋在一起煮,既是汤,又是一道菜。要是想吃得浓烈一些,则是油焖笋,重油重糖,焖得黄金透亮,不经意间,春笋成了荤菜,细品还有肉的质感。
1. 香椿入菜前要焯水,等水开之后再把香椿放入锅中焯一下水,然后控干水分切成小碎丁;
4. 另外再准备一些肉馅,平底锅刷少许食用油,把食材倒入锅中铺平铺均匀来,有肉有蛋,有紫菜还有香椿,鲜美且营养。
1. 艾草可以放在冷水盆里面浸泡24小时,其间换水,这一步有助于把艾草涩味道去掉一部分,然后去掉根部比较老的地方,洗净控干;
2. 炒锅倒水,排骨冷水下锅,倒一勺料酒,煮至排骨冒出浮沫之后,放到流动的清水底下冲洗干净;
3. 放入剁块后的玉米和生姜片,倒入没过食材的清水,开大火煮开,然后转为中小火炖煮20分钟。玉米也可以换成红枣或是红萝卜,能够跟艾草的清新味道综合在一起,让汤汁变得更鲜美;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还有哪些习俗、食俗?点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