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位名人手迹来上海鲁迅纪念馆看看他们书信中的万千情怀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书信承载着文化内涵和情感,书信是人们交流中比较真实的反映。正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进行的“一纸书信 万千情怀——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名人书信展”上,展出了二十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鲁迅、梅兰芳、陈望道、叶圣陶、范文澜、巴金、卞之琳、臧克家、萧军、丁玲、郭沫若等50多位名人撰写的70多封书信。这些文化名人的书信不仅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学术延伸,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的缩影,更兼具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以展品中1925年4月24日郭沫若致湖畔诗社发起人之一汪静之信为例,内容主要关于汪静之文章投稿、创造社当时情形等,提及郁达夫、成仿吾、应修人。信中写道“我前一礼拜生了一个女儿”指长女郭淑瑀。提到郭沫若创作于1925年的爱情诗集《瓶》的创作情况。该组诗发表于1926年4月《创造月刊》1卷2期。郁达夫在这一期的“编辑者言”中说:“但是沫若的《瓶》,光赤和全平的小说,都是一时的力作,大约可告无罪于读者诸君的……沫若在近一年中,思想上起了变革,完全把方向改了过来”。当郭沫若撰写这封信的时候,汪静之正在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里担任国文教员。
信的字里行间能窥见坦诚的个人情感,以卞之琳致出生中医世家、业余从事写作的王任之信为例,该信写于1934年11月15日。1934年11月到1935年12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卞之琳连续给笔名为英子的王任之回复过六封信,从时间和主要内容看,应为卞之琳担任《水星》编辑工作时,英子就文学创作与卞之琳的探讨交流。卞之琳时年24岁,自身的才学诗情,徐志摩、沈从文等的提携扶持,使他已获得相当大的社会知名度。这封信是六封信中的第一封,信末“北平北海三座门十四号章宅”即为《水星》编辑部。《水星》创刊于1934年10月,是一份小型的文学刊物。多年后他自己回忆时感慨道:“重读我的这些信,想到自己当时也不过二十几岁人,给英子写信,批评多于鼓励他的写作,话里还不时带教训口气,无助于他发挥才禀多出文学成果,殊觉不可恕……”。
还有鲁迅的拒绝约稿信,写于1936年3月11日,鲁迅致时任北新书局《小学生》半月刊编辑的杨晋豪信。1936年杨晋豪任北新书局《小学生》半月刊编辑,杨晋豪致信鲁迅,向鲁迅约稿。鲁迅于1936年3月11日复函杨晋豪,信中对于目前的少年读物现状表示担心,并坦诚地说“我向来没有研究儿童文学”“相识的人里面,也没有留心此道的人”“曾有的一两本童话,那是为了插画,买来玩玩的”“所以真是无能为力”,婉言谢绝杨晋豪的约稿。这体现了鲁迅一贯的风格:自己没有深入的了解,就不能误人子弟。但他建议:“不过改进需要专家,一切几乎都要得从新(重新)来一下。”显示了鲁迅对中国儿童文学建设的关心和重视。(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月17日,江苏南京。紫清湖野生动物世界回应“熊猫暖暖被饲养员用竹竿拍打”:涉事饲养员立即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