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非遗文化上海行街闹元宵 传统民俗走近民众焕活力

2023-04-15 14:15分类: 上海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轻松活泼的打湘莲,虎虎生威的精武门武术,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的奉贤滚灯……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非遗艺术11日集中现身上海杨浦的“元宵行街会”,为民众展现中华民俗的独特魅力。

  元宵节当日,在上海市十大景观道路之一、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的苏家屯路上,上海的国家级、市级、区级的非遗项目以及30支优秀团队共同行街表演。据了解,这样的行街表演在上海的闹元宵民俗活动中独一无二。独具特色的闹元宵行街会活动近年来也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午后艳阳下,路面上,巨龙奔腾,雄狮欢跳,锣鼓齐鸣,鼓乐震天,热闹非凡。道路两边的观众摩肩接踵,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肩上,耄耋老人也坐着轮椅出来看热闹。

  被称为“汉族民间舞的瑰宝”的金山打湘莲节奏明快;闵行传统舞蹈《鲤鱼跳龙门》吉祥又浪漫;浦东新场的婚俗秀富贵呈祥、别开生面;国家级非遗项目扯铃赋予空竹新内涵、新色彩……民俗艺术家门在保留经典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精彩的演绎获得阵阵掌声与喝彩。当天,来自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中外学生,也身着中国传统服装加入欢庆的巡游队伍,融入中华民俗文化。

  据介绍,“元宵行街会”是中华大地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的产物。明朝时期,上海已有“闹元宵”的风俗。近代,上海杨浦逐渐发展为上海乃至中国最大的工业区,吸引了大批江浙移民进入,其中有不少号称“杨属八邑”的苏北人。

  20世纪初,苏北移民及后代约占杨浦总人口的90%。原来流行于苏北的“唱凤凰”、“送麒麟”、“踩高跷”新年风俗与上海的庙会活动相融合,固定于元宵节举行,形成杨浦地区的“闹元宵行街会”。此后,这项民俗活动在坊间久盛不衰。

  据上海杨浦区政府方面介绍,自2005年起,由相关基层社区牵头的闹元宵行街会活动已连续举办12届,引来远近民众的关注。2015年,闹元宵行街会更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乡土气息浓厚的民俗文化为何在上海有如此的热度?张亚非表示,其实,城市化进程既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冲击,也带来新机遇。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当地民俗活动逐渐衰落并消失;另一方面,外省市民众将优秀的民俗文化带进申城,并将之融入现代都市生活,使其获得了新活力。

  如今,保护民俗文化已为文化主管部门关注。据了解,目前,杨浦区文化部门正致力振兴民俗文化,相关部门在社区建立了工艺坊,振兴布艺画、让边剪边唱的上海花样经得以光大等都是成功的尝试。据悉,杨浦区12个街镇在民俗文化传承上各有探索,有的还专门为非遗文化设立工作室和传承基地。

  作为杨浦区文化馆负责人,张亚非认为,只有让独具魅力的民俗非遗文化走进常人的生活,久远的农耕文明记忆才能得到延续和传承。(完)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穿越宋元·知行泉州丨惠女精神延续千年:美丽勤劳爱拼敢赢

下一篇:127亿项目现场签约 沈阳赴上海推介100个文旅场景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