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山乡 光耀齐鲁——五莲历史文化掠影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五莲是齐鲁大地最年轻的县之一。1947年的5月,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和纷飞战火中,一个全新的“三区”县,以“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艰苦地区”为身份特征,于共和国成立前夕,在鲁东南这片山青水秀,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大地上闪亮登场!五莲县以山为名,山的原名为“五垛山”,耸立在黄海之滨。这里云雾缭绕,重峦叠嶂,神秘莫测,仙气笼罩,苍翠傲立,山岚氤氲,令人神往,是让人留恋忘返的禅释仙山。明代万历年间,蜀地高僧宠氏子,法号心空,游遍江南佛家寺院,折身北上,被五垛山的景色所吸引,驻足此山。此时万历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患眼疾,太医束手无策。心空和尚采集五垛山上生长的中药材,奉上天竺峰山泉水,为太后熬制中医药,太后敷药后,双目复明。万分喜悦的万历皇帝从内库赐“金千两”,遣太监张思忠督工敕建“护国万寿光明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落成。明代崇祯,清代顺治,康熙年间这里都有扩建,形成古朴典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寺院。万历皇帝还御笔亲赐山名为“五莲山”,寺名为“护国万寿光明寺”。1947年4月底,我出生在这个小县城外不远的一个山村,可以说与五莲县,五莲县城同生共长,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听老辈们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这方乡土,和国家一样,军阀混战,天下大乱,鲁南这方民风醇厚的山水,陷入了匪患猖獗的噩运。以刘黑七(真名刘桂堂)为首的六十多股土匪,加上1947年的还乡团,在这方山水上为非作歹,鱼肉乡里,涂炭百姓。当时的五莲境内,可以说是人间地狱,社会上百业凋敝,百姓们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这方山水宝珠蒙尘,山河破碎!新成立的五莲县,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建国后,同是一方水土,同是一样百姓,却是枯木逢春,又像凤凰涅槃,各种发展一日千里,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跟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父老乡亲在一穷二白,一张白纸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画出了优美动人的画卷!五莲县是一个底子薄,除了有穷山恶水,饥饿贫困,再就一无所有的山区县,这里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交通工具落后,运输条件差,主要靠人挑,驴驮,木轮车推,独轮车运输,农副土特产品运不出去,外地商品也运不进来。农民日用品、生产工具、生活必须品,都靠货郎下乡返卖,或人们赶大集来进行交换。每逢三、八两天是县城大集,这在当年周边的沂州府、莒州府、密州府“三府”中,也是著名的大集。大集上有牛、马、骡、驴市;猪市、羊市、鸡鸭鹅市;瓜果蔬菜市;布匹市,农具市,日用品市;杂货市,粮油市,馇锅子市;大饼、烧肉、拉面、香油果子市;市场上还有关东烟,沂水柳子,老旱烟市,真可以说是商贾林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刚解放时的县城,只是一个有集市的村庄。机关干部办工,就在农民闲置的房子内,刚结婚的男女,借住老百姓的房子。清早刷牙,嗽口,洗脸就在土房院子外,吃水还要到村子里的水井去担。村子沿山岭而建,可以说是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高低错落。县城没有街道,只是几条小巷子,两人对头走路都有点窄,坎坎坷坷,曲里拐弯,没有一条直溜路,拐弯抹角常常把人弄迷糊。顺山势而建的房屋,散落在山坡沟底。县城里看不到工厂,没有烟囱林立,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建国后,县里将仅有的几家打铁匠铺收笼起来,办起了以打制农机具为主的“农业机械厂”,将县城近郊和村庄里土法烧酒的酒坊搬到城里,成立了“五莲县酒厂”,这就是全县仅有的两座工厂的雏形。全县城乡没有一座像样的学校。1952年五莲一中在于里小瑶村“管家五进士”院中成立,接着陆续从青岛、胶州、胶南、掖县、黄县、莱西、即墨、诸城、高密、平度、寿光、青州、临朐、寒亭、潍坊、安丘、昌乐、昌邑等县市区,逐年陆续分配一部分青年教师,到五莲支援“三区”建设。他们一边创办学校,一边办夜校,建立了初步基本的教学体系,迈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五莲教育事业的新步伐。全县没有一座正规医院,只好将散落民间的村医集中组织起来,成立了联合诊所。在此基础上,县里又从济南、青岛、青州、潍坊、临沂等地引进大批医护人员,加上部分部队转业医护人员,初步建起了县医院,随后又建起了乡镇医院和村卫生所。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县城的洪罗山前,有一片“说书场”,这里有跑马拉解的(马戏表演),有说大鼓书的,有唱戏的(地方戏茂腔),有演杂耍的,有演杂技的,有耍藏掖的(变戏法)。我年少时,每逢赶大集,跟着父辈去凑热闹,到“说书场”听《岳飞传》《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之类的故事,虽不理解其内涵,却感到好奇好玩,在脑海中初步种下了文化文学的种子。1958年,县城的民间画家们,在临街墙壁上画着“农业机械化”“工业现代化”的大幅标语。在我的印象中,县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次展现出一幅高楼连片,烟囱林立的社会主义新图景,新建成的楼上还题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激动人心的解说词。我们这些没见过楼房,没用过电灯电话的人,感到这一切就像神话传说,是那样虚无缥缈!就是从这个年代开始,一家家工厂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先是县机械厂、农具厂、酒厂不断扩大厂区建设,一步步有了定向产品,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并成为名噪一时的行业龙头企业;之后又是县五金工具厂、印刷厂、鞋厂、被服厂、木器厂、酱菜厂、砖瓦厂,还有建筑公司、百货公司、供销社、饮食服务公司,以及大众饭店、旅馆、招待所、托儿所、粮油供应站、面粉加工厂、粮油加工厂、棉麻厂、榨油厂、食品加工厂、土产门市部等,以及农机门市部、五金杂货门市部、酒糖茶供应门市部、洗澡堂、照相馆、农资供应门市部等也应运而生,渐次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门类齐全,渠道畅通,各业繁荣,人流攒动的县城景像,结束了“一条街道两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局面!随后,县里的工业化建设就呈现加速度的发展态势。县城工业区在短暂的十年时间里,就新建了发电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链条厂、预制件厂、石材厂,续建起了汽车修理厂、陶瓷厂、水泥厂、化工二厂、机械配件厂、果干厂、果汁汽水厂、肉联厂,还有外贸加工厂、针织厂、工艺品加工厂、钢珠厂,特别是纺织一、二、三、四、五厂和丝绸厂,以及拖拉机配件厂、建筑材料厂的建成,使五莲这个山区小县,也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县。在诸城、日照、莒县等周边历史文化名县、经济强县、人口大县环伺中,五莲工业的几十枝金花,也是娇艳亮丽。五莲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取得了绿化先进县,扫除文盲先进县,山区建设先进县,文化育人,文化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几代人积累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更是光耀齐鲁,名扬天下!1964年8月,我参加工作,进入人民政府机关,成为一名职工,我的生活完全融入这座山城。当时机关年年组织共青团员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回想起来,我参加了修桥铺路,拓宽街道,院内植树,街道绿化,山上造林,郊区耕种,农忙收割,帮助孤寡老人夏锄冬藏等义务劳动,为这座县城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1967年12月,我带着五莲人质朴纯厚,诚信耿介、忠诚老实的品质,应征入伍,走进了在塞外边疆,天山脚下的军营。入伍不满一年,就当了班长,入了党,提拔为营部书记,三年后任连队副指导员,师政治部干事。我先后成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疆日报》《天山文艺》《战胜报》《新疆青年》《昌吉报》的通讯员,共发表数百篇稿件,80多万字,还撰写了大量歌颂家乡五莲的诗歌,散文,诗歌集《草芥馨音》,散文集《钟灵清音》两部书稿,就是那个时代在新疆时撰写的。塞外11年的军营生活结束后,我于1978年11月转业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五莲县城。再次回到家乡,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五莲县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全部成为柏油马路,街道两旁鲜花锦簇,树木成林,鸟语花香,顺山势建筑的楼房,鳞次栉比,沿河公园和中心公园绿树成荫,各种花木千姿百态,到处郁郁葱葱,恰似仙境。以洪凝东岭为脊,沿岭两侧的山阳河,洪凝河上游建起两座水库,已成为城中湖,吐故纳新,像是人体的两页肺片。湖的下游已辟为沿河公园,芳草萋萋,鲜花怒放,树木成荫,荷莲田田,成为侯鸟的栖息地,人们的休闲活动场所。水坝两侧,悬崖绝壁,峰陡路险,山光水色,秀丽无比,碧绿的青山,葱郁的树木,绿油油的庄稼,田园美景,倒映的群山与汲水的牛群,水中的野鸭,侯鸟浑然一体,好似城中的田园牧歌,一步一景色,一景一重天!调外地工作后,有一年中秋节,一家人回五莲探亲,当月亮从东山爬上来时,满天空的星星闪烁。孙子张汉卿问我,咱老家的月亮为什么这么大,这么亮,这么圆?孙女张桎茵问我,咱们屋顶上的星星为什么比济南的星星亮,并且还大呢?你能不能带着我,去东山顶摘几个星星带回济南啊?面对孩子的提问,我的心中产生了阵阵自豪,以喜悦之情作为回答:咱们老家环保搞得好,空气洁净,没有尘埃,适合人类居住!家乡变了,而且还在不断发生着嬗变,就像一颗出土的宝石,不断擦掉尘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璀璨夺目的五莲城乡新景,向人们展示着年轻美貌,娇艳美姿,朝气蓬勃,青春峥嵘,活力焕发。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用智慧的双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全新的家园,把山山水水打扮成为光鲜靓丽,婀娜多姿,如花似玉,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像镶嵌在黄海右岸,群山环抱,灵动夺目,光泽闪烁的宝石,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远古时代,这里是东夷文化。国务院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遗迹中,丹土文化遗址是4800年前古文化遗迹。这里仅出土文物就有5000多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61件,面积为33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文化遗迹,在2800年前,这里就是我国沿海首屈一指,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城市雏形,是“中国九座历史古城之首”,也是亚洲比较宏伟的沿海城市。这里与丹土文化遗址同期的,还有东城仙、刘村、李家庄子古文化遗址。据山东大学和北京考古专家研究确定,5300年前,先民就在五莲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古文化和文明,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周至战国时期,五莲这方水土呈三国鼎立态势,以齐长城为界,五莲北部属于齐国辖地;以大青山、灵宫山为界,西部是莒国领土,南部、东部、东南部是越国的辖地。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伐,建都琅琊。楚简王元年,公元前431年,楚国北伐取莒地。于是,这里就形成了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莒文化并存,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三国鼎立的局面。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齐长城”是周显王五十八年,公元前351年建筑。西起平阴黄河东岸,东止胶南琅琊台东的大海,穿越五莲境内的六个乡镇,三十多个村庄,九十多座山峰,长达120多里。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孙膑,马陵道之战后,曾隐居五莲,在九仙山孙膑书院,与其弟子布阵排兵,切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提出“‘富国’而‘强兵’,必攻不守”,“内得民之心,外知敌之情”,撰著《八阵》,开创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战之必胜的军事思想新境界。公元前206—公元8年,西汉在五莲境内的昆山西7里,原为诸侯国的领地,立“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五莲县城所在地,是“昆山诸侯国”的“故城”,期间有214年历史。史书记载,西汉年间,汉元帝(公元前48年)封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建立了昆山县,昆山县在历史上存在99年,昆山西7里,大郭村东是“故城”遗址。五莲境内的另一位历史名人是梁鸿。据《后汉书·逸民引传梁鸿传》记载,梁鸿是汉代文学家,博学家,字伯鸾,扶风平陵(陕西咸阳)人,生卒年在东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104年间,幼时父亡母嫁,家道衰落。梁鸿离开家乡来京谋生求学。在父亲昔日故吏帮助下,梁鸿进入太学就读。梁鸿回故里后,经人提亲,与姿色欠佳,但知书达理,仗义礼贤,吃苦耐劳的孟光结为夫妻。他们为避繁琐礼仪,到潼关隐居。有一天,梁鸿与孟光取道京师洛阳,一路观看巍峨富丽堂皇的宫殿,联想百姓的艰辛,心中产生不满和失望,梁鸿乃挥毫创作《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追求享乐,浪费民力资财,腐化堕落的生活。汉章帝刘烜得知诗的内容后,龙颜大怒,欲要捉拿梁鸿,梁鸿只好与妻子孟光跋山涉水,从三秦渭河直奔海曲,暂在五莲境内的高泽河与潍河交融处的村庄居住,受到当地百姓爱戴,给梁鸿建了一座生祠,此山崮称之为“鸿台”。在五莲县城西南方向,有一座东汉时期的“正觉禅院”,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进过香。当他登上寺院时,觉得环境幽静,留连忘返,休息数日,临离开寺院时挥毫泼墨,赐寺名为“正觉禅院”,柳体字碑,碑额书写:“敕赐正觉禅院”,“御寺本军施主碑”。由此寺院名声大噪,由朝廷多次拨款扩建,禅院装饰金碧辉煌,香客不绝,名扬四海。明代徐宏祖曾实地考察五莲地形地貌,在禅院休息隐居一段时间。于是民间将徐霞客住过的“正觉禅院”称作“霞客院”。五莲县城之东,更是一步一景色,处处似画卷,山涧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势陡峭,巍峨壮丽的马耳山上有一个仙人洞,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隐居炼丹之地。葛洪(281—341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人,葛玄从孙。历史典藉记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来五莲境内的名山大川实地考察,是登上马耳山最早的古代文人。正光年间,马耳山建隐龙寺、石龙寺,这里是我国最早建佛寺的区域之一。汉置昆山县后,昆山文化在琅琊郡51个县中名声大噪。昆山以金黄色的玉石而名扬天下,山下有横岭,环抱如城郭,建有“小阆苑”,是神仙居住的“仙境”,民间有“天上瑶池,地上阆苑”之说。昆山,昔有“八宝山”之称,左侧“青龙”,右侧“白虎”,当年莒州东莞文人刘勰曾在此出家为僧,撰著《文心雕龙》,藏于昆山洞穴内,后人为其立“文心亭”,雕刘勰巨大石像供之。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萧颖士(公元717—759年),字茂挺,祖藉兰陵(临沂)人,开元进士,曾任秘书正字、集贤校理、扬州功曹参军。他曾游历马耳山,撰著《马耳山记》。北宋时代,(公元1111年)五莲境内属于京东东路,密州所辖,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贬知密州太守,熙宁9年,(公元1076年)9月9日登五莲山、九仙山,筑白鹤楼,挥毫留下“白鹤楼”巨字,雕刻山崖间,留下“奇秀不减雁荡”,“九仙今已压京东”的千古诗句。苏轼还给五莲留下了七首风格豪放,文词优美的诗篇。明代的五莲境内,就出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这里是儒释道文化的“三教合一”,是相互接纳,相互融合,互不排斥的文化圣地。五莲境内有36座佛寺,34座道观,8座尼姑庵,3座龙神,6座神仙庙,3座佛塔,可以说村村都有祠堂,山神庙或土地庙,许多村还建有“文庙”。明末清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一百多人,多隐居在深山老林,形成鲜明的逸民文化,留下的诗文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00多篇(首)。明末,五莲境内的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二月动工修筑《柱史丁公祠》《仰止坊》,历时三年竣工。祠内有八块石碑,雕刻着40多位本地名人,江南及全国文人雅士精美的诗文,形成独特的丁氏文化。更引人注目的是,根据我的研究初步确定,《金瓶梅词话》诞生在五莲。这是上世纪末,金学研究界取得的重大成果,一时传为佳话。上世纪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金瓶梅》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王平,诸城市史志办学者张清吉,五莲县学者丁其伟等,从研究《金瓶梅》与《续金瓶梅》的关系,以及诸城和五莲方言入手,对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拥有《金瓶梅》手抄本的12位文人雅士与丁惟宁、董其昌、丁耀亢、邱志充的关系等重要课题,都进行了认真考证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是《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丁惟宁,《续金瓶梅》的作者,是丁惟宁之五子丁耀亢。1987年7月,我在济南齐鲁书社偶然购买到一部《金瓶梅》删节本,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从此开始,我认真收集周边县市区的史志,收集当地文献资料和历史典籍,研究《柱史丁公祠》内八块石碑诗文内容,作者与祠主人丁惟宁的关系。我以方言作为突破口,研究《金瓶梅词话》与五莲方言的独特关系,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重要突破。根据我的研究分析,初步确定《金瓶梅词话》所记述五莲山开山和尚“庞居士”,即蜀地高僧庞氏子,法号心空和尚。根据历史上12位持有《金瓶梅词话》手抄本的文人与丁惟宁、董其昌、丁耀亢、邱志充的交集情况,历经三十六个春夏秋冬,我的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兰陵笑笑生是丁惟宁的笔名;欣欣子是青州鸿儒、二品朝廷命官钟羽正的笔名;东吴弄珠客,是先上海,后移苏州的大儒,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笔名;廿公,是丁惟宁之子丁耀亢的笔名;《金瓶梅词话》是丁惟宁的家藏本,成书时间是在万历二十年(1593)—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第一次出版发行是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即董其昌作《金梅梅序》后的第三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续金瓶梅》是《金瓶梅》问世六十年后,丁耀亢于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任直隶容城教谕时撰写的。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有人告讦他撰写《续金瓶梅》是借宋金之战,影射满清残暴无道,因此入狱,押送至邢部监狱,侯旨处理,家被查抄,经过四个月牢狱生活,后经诗友傅掌雷、刘正宗、龚鼎孽等朝廷重臣全力援救,奏本辩白,才洗清丁耀亢的各项罪名。1992年10月,我调到济南工作生活,又一次离开与我同生共长的五莲县城。在30多年的岁月里,我常常思念生我养我的家乡,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关注着家乡的每一个进步成就。我欣喜的是,这里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特别是新任书记县长,按照几十年前的规划,一张图纸绘到底,实干兴邦,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正在变得更加青秀,社会生活面貌更加欣欣向荣。每次回乡省亲,我都看到,五莲境内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各项生活一片繁荣,家乡人民正在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发展路径,引领新发展方向,开拓新发展境界。在我这个久居省城的家乡人看来,如今的五莲,就像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正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旋律,谱写着新时代的山乡之歌!我相信,伴随着京沪辅助二通道的建成通车,五莲将接入京津冀一体化城市群,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将实现变道超车,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家乡丰厚的文化低蕴和秀美景色,会更加熠熠生辉,发展前景将更加璀璨辉煌!作者简介:张传生,著名作家,著名学者,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中国《水浒传》学术研究会山东学会副会长。曾任职地方电力系统局长、党委书记等多个职务。后调济南,曾任《山东电力报》社社长等多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政论、学术理论、历史文化研究等几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