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平邑的民间艺术家 你能认识几位

2023-04-25 04:15分类: 山东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平邑的民间艺人,包括民间工艺和民间曲艺,民间工艺有木雕、泥塑、条编、葫芦烙画、刺绣、剪纸等,民间曲艺有山东快书、山东落子、山东渔鼓等。

  唐宽良,1963年生,平邑县卞桥镇北安靖唐家崖村人。十分酷爱传统工艺美术,现从事手工雕刻艺术已三十余年,擅长雕刻古代人物、生产、生活用具等,其特点是把木雕和民风民俗相结合。希望为传承民俗文化,发展手工雕刻技艺做出自己的贡献。

  蒋自林,平邑县武台镇水沟村人,美术本科学历,自幼喜爱雕刻艺术。近年来他充分利用武台镇桃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创办了蒙山桃木雕刻厂。该厂是沂蒙地区首家高艺术、规模化生产销售“蒙山桃木”艺术品的厂家,拥有一流的产品研发设计师及高级手工艺术雕刻人才。产品设计精美,品质精良,具有极强的助运、观赏和收藏价值,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梁京合,1952年生,平邑县平邑街道同台庄村人。13岁时就开始学习泥旺狗制作,其作品多次获奖。捏泥狗虽然是小手艺,但也是一项民间艺术,在同台村已有百年的历史。每逢春节来临之前,梁京合都要捏近万个泥狗到附近集市上出售或者送人。为了防止这门民间手艺流失,现在的梁京合毫无保留地把制作方法传授给愿意学习的村民,希望能够把它永远传承下去。

  陈庆贵,1956年出生于平邑,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齐鲁文化之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2006年12月创作的蒙山葫芦烙画“三星拱照”在全国“百年经典作品”评选中获金奖,作品入选《中国民间艺术通鉴》。近年来有十余件作品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百余件作品被美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北京等国内外名家收藏。

  邢爱芝,1968年9月出生于平邑县保太乡后南埠崖村,平邑一中初中部二十六级学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沂蒙挑花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来热衷于民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深入挖掘并传承发展了沂蒙挑花刺绣技艺,设计制作的服饰作品多次获奖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姬长荣,平邑县卞桥镇岐古村人。现年75岁,心灵手巧,温柔贤淑。自年轻时就喜欢女红,农闲之余经常缝制一些鞋垫、辟邪香荷包、布鞋、虎头帽、生肖属相等各式各样的民俗手工艺品,向蒙山景区的外地游客出售,广受外来游客喜爱。

  林化强,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平邑县的一个剪纸世家,为第四代传人,自幼跟随母亲及姥姥学习剪纸,耳濡目染受到了培养,作品风格明显透出沂蒙山的乡土气息。2005年12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剪纸大师”称号,2007年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0年被授予“共和国杰出剪纸艺术家最高荣成就奖”,中央、省、市电视台及报社做过现场采访和专题报道。现为中国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剪纸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

  宋常虹,柏林镇柏林村人,1963年生,中学高级教师,剪纸界知名人士。酷爱剪纸艺术,数十年如一日,长期深入社会挖掘、研究民间剪纸艺术,在剪、刻细节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几十年来,已经创作出上千件作品。在2009年祖国60华诞的时候,精心创作了一幅由56个民族组成的“和谐中华、盛世国庆”巨型剪纸作品。近年来,部分作品已经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剪纸爱好者收藏。

  蔺景旺,现年65岁,平邑县白彦镇界牌沟村人。自幼天资聪明,从小就喜欢落子,六七岁就跟着父亲蔺学全学起了打乐器唱戏词,八九岁时就能一人拿着大钹进行说唱。现为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平邑县曲艺家协会秘书长。 在个人独自演出和在曲艺团工作时创作了大量落子作品,以农村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民间传说等为题材,先后创作了《闹菜园》、《百家姓》、《走后门》、《打架》、《新婚之夜》等作品50余部,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爱。落子,起源于山东、河南省一带,最早称为道情,出于宋,盛于明、清,是古代道人利用渔鼓进行化缘说唱的一种曲艺节目。

  汪玉龙,1957年出生,平邑县柏林镇巩固庄村人,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创作,并能自编、自导、自演,是远近闻名的乡土艺术人才。他生在沂蒙山下,长在沂蒙山区,出于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先后创作并表演了快板书《赞蒙山》和山东快书《说过年》、《碧水蓝天新临沂》等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201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村官》的宣传片,就是由汪玉龙同志亲自创作和表演的。该宣传片播出后,在全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汉族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演唱者手执竹板或鸳鸯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故又名竹板快书。快板书由数来宝演变而成,是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因沿用数来宝的击节乐器两块大竹板儿(大板儿)和五块小竹板儿(节子板儿)而得名。大小竹板儿合称为“七块板儿”。 大家对快板书这种曲艺形式应该都不陌生。快板书引人入胜的故事,击节铿锵的演唱,火爆抓人的艺术效果,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作计,1949年出生于平邑街道大井村。从13岁就开始喜欢上渔鼓戏,是有着40多年赶集卖唱渔鼓戏和大鼓词经历的民间老艺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新兴文化的兴起,“渔鼓戏”也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歇息了十几年的刘作计老人便重新唱起了“渔鼓戏”。他同本村的几个老艺人一起重新对渔鼓戏《罗成算卦》《刘公案》《雷公子投亲》《薛刚反唐》等多个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每到茶余饭后就为乡亲们来一段,其乐融融。“渔鼓戏”是沂蒙山区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戏,用简板击节、渔鼓伴奏,其特点细腻婉约,余音悠长,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点赞!齐河这些人上榜德州“百名榜样”名单!

下一篇:这几个平邑人火了在市里、省里都出名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