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论坛丨他们用这个“陶鬶”共注黄河水到底有什么来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共唱一首歌,同饮一河水。沿黄九省(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今天举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使用黑陶陶鬶这一器皿,将取自九省(区)的黄河水共同倒入注水台,预示着携手绘就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到底什么是陶鬶?为什么要选用黑陶陶鬶来注黄河水?只要细细了解陶鬶的发展变迁历史,就会明白这个小器物确实大有来头。
《说文》中记载:“鬶,三足釜也,有柄喙”。陶鬶是黄河下游地区极具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具之一,流行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余年。而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
山东位于我国东方,是东夷族少昊和太昊氏族部落所在地。他们以鸟为图腾,因此诞生了神形似鸟的器物了。可以说,陶鬶是鸟类形象的艺术化再现,也体现出先民的大智慧。
黑陶,因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渗炭工艺,陶体乌黑发亮而得名,作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代表,6000年前便在山东这片土地上流传。在造型方面,黑陶很见长,其中陶鬶是最典型的器物。
作为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之一,黑陶陶鬶是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山东地区史前文化的特征性器物。沿黄九省(区)文化和旅游厅领导相聚黄河入海口,共谋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用黑陶陶鬶同注黄河水更显意义非凡。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