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硕果累累!郑州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

2023-05-07 00:32分类: 河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昨天上午,郑州市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金水区绿荫公园启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厚重而多彩的中原文化。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拥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黄帝拜祖祭典、少林功夫、超化吹歌、苌家拳、小相狮舞、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全市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

  在宣传展示活动现场,记者看到,由市文旅部门精心挑选的超化吹歌、泥塑、惠济桥狮舞等5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现场进行展示展演。其中既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的静态展示项目,也有互动性较强的非遗美食体验和中医义诊活动。

  缤纷舞台上,超化吹歌、河洛大鼓、河南坠子、豫剧、唢呐、惠济桥狮舞、双流星、抖空竹等现场展演项目精彩纷呈,吸引现场观众沉浸在郑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分布在广场上的几十个非遗展台更是热闹非凡。在非遗展台前,“李氏圆炁针”第六代传承人李威格外忙碌,前来咨询的市民排成长队。据李威介绍,作为东方医学组成部分的针灸,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10年,中医针灸成功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她最擅长的“七寸长针”,在《黄帝内经·灵枢》的“九针论”中也有记载:“长针为之治针,长七寸,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重症顽疾。”

  民以食为天。在葛记焖饼、蔡记蒸饺、老汤猪蹄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展示区,不少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焖饼、蒸饺等美食让市民免费品尝,大家排成长队等候品尝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感受着博大精深的中原传统餐饮文化。

  城市因人文而兴,人文因传承而精彩,非遗传承人的一招一式、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中,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技艺。一把小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短短两分钟,一张美丽的祥云图案的剪纸便呈现出来,活动现场,几位非遗传承人的剪纸艺术令人惊艳。

  毛线编织是一种流行广泛的民间工艺,它常用于制作服饰用品。随着科技发展,会编织技术的人越来越少。活动现场,不少市民被毛线编织出的栩栩如生的花卉造型、小动物等非遗作品深深吸引。

  今年恰逢中国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在“非遗法”宣传活动区,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一字排开,吸引众多群众深度了解非遗法规知识。

  除了该现场宣传展示活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于6月11日至23日在郑州美术馆(瑞达馆)举办“百工献艺庆百年”非遗展览。此次展览精选全市近200件优秀非遗作品,展品主要聚焦党史、革命战争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等主题,通过玉雕、剪纸、面塑、烙画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表达广大非遗传承人对党的热爱,集中反映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关怀。

  为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举办的非遗摄影展也将于6月14日至30日在市广电中心A座举办。该展览通过图片形式集中展示郑州非遗类优秀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我市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二十四节气已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79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31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60个,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黄帝拜祖祭典、少林功夫、超化吹歌、苌家拳、小相狮舞、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全市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

  2020年,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实施方案》,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做出部署。目前,我市还正在制定《黄河流域郑州段非遗保护规划》,积极推动《郑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奖励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出台。

  为做好全市非遗保护宣传工作,相关部门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部分传统假日组织开展全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同时坚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文旅部部署传统戏剧进校园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非遗表演和非遗讲座进校园内容。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市已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430余次。

  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郑州市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性展馆(含传习所)16个,市级非遗示范性展馆(含传习所)18个。其中,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分门别类、集中展示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成为我市传承、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各县(市、区)文化馆也设有非遗展示馆(区),这些场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经常组织传承宣传活动,有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巩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据了解, 2021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积极筹划郑州市非遗展示馆新馆建设,做好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档案整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非遗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已对全市60个省级非遗项目的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对项目的工艺流程、项目内容进行拍摄,目前60个项目已经整理完毕。下一步,该局将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继续开展数字化整理工作,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保存力度。

  加大非遗传承人教育培训力度,是提升非遗工作者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针对嵩山木雕、钧瓷、高浮雕传拓、登封窑、曌亮香包等项目,我市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及外省、市非遗文化交流活动,组团参加非遗展会;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民间文学、民俗等非遗项目展开研讨,不断提升对非遗项目分类指导的管理能力。

  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自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活动。2007年2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以佛教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演练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已有1500多年历史。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在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其后,又有不少印度高僧到少林寺传授禅法,少林功夫的最初形态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其中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首倡禅宗,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禅宗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宝库,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吹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吹奏乐表现形式,最早是由汉代的鼓吹曲、吹打乐发展而来。吹歌的主要乐器是管子,管子是中国早期乐器的一种,早在商代已存在,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超化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创建于北魏,取“超凡化度、脱俗绝尘”之意而得名。超化寺吹歌,因为保留了中国古代吹奏乐的基本要素,以其独特的铜制管子,独特的苇制哨子,独特的古代记谱方式,独特的演奏方式,难得的曲牌,自视清高的传统,而称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对于研究中国音乐的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苌家拳是中国武术一个重要流派,与少林、太极并称中州武术三鼎足。苌家拳萌发于河南省荥阳市。荥阳境内的虎牢关,扼东西咽喉,有一夫当之,万夫莫开之险,自古为天下雄关,为兵家所必争之地。由于荥阳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亦于此兴。荥阳百姓保家自卫,自古习武之风甚盛。

  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1724—1783),为汜水县(今为荥阳辖)苌家村人。苌家拳已流传近300年,在周边地区及相关省份传承开来,并延展到国外。

  巩义市鲁庄镇小相村,北依伊洛河和黄河,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自古以来,小相狮舞以小相狮社为载体世代相传,狮舞文化是河南民间民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是传统的吉祥文化。小相狮舞社为旗社,其艺徒友帮分布于周边各地,每年中岳庙会及地方大型庆典均有小相狮舞表演助兴。

  小相狮舞是我国史料记载的较早的狮舞,与我国现在流派众多,异彩纷呈的各类狮舞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研究我国狮舞的起源及发展演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登封窑始烧于隋、唐,衰落于金、元,北宋达到其全盛时期。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品类丰富,装饰独特,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

  登封窑不仅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品类丰富,纹饰独特,而且长达1500多年始终在民间星火相传未曾间断,脉络清晰,为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郑州:奋进新时代的商都管城 彰显新风采的古韵新风

下一篇:侯振讲:书香河南主会场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