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大学生性命危急拨打120求救被质疑:我感觉你没事啊!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女生拨打120急救电话,没有等来救命的救护车,反而被冷漠的接线员耽误致命。
河南大学的大三女生小彭,病发时一个人在宿舍,第一时间求助120急救中心。
长达一半的通话时间,是接线员在数落女生不配合,求救人意识不清不能说话,接线员也保持沉默混时间,救命的电话,一分一秒都是和死亡赛跑,这名接线员却白白浪费了。
《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规定,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受理呼救信息后,应当在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急救医疗中心应当在接到紧急医疗救援机构调度指令后4分钟内派出急救医疗车辆和急救人员。
从市民拨打120到急救车出发,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之内,而小彭的这通求救电线分钟。
病人已经说明自己的位置是“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河南大学在郑州只有一个校区,但凡接线员利用地图软件搜索一下,就能弹出具体位置。
她只知道质疑女生在意识不清时说出的“明伦校区”四个字,但明伦校区在开封,一个120接线急救中心电话吗?
120接线员接到急救电话,全程没有一点紧迫感,反而揣测求救女生“感觉你没什么事啊”,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是不符合接线员工作职责的,难怪网友们质疑接线员带着情绪工作。
事实上,120接线员面临信息不清晰的情况很常见,在呼救人表述不清晰的情况下,应该“急救先行”。
这位120接线员的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往河南大学唯一的郑州校区派遣急救车。
本着“生命至上”和“急救先行”的原则和导向,再联系开封市急救中心,向河南大学开封校区派急救车。
即使最后虚惊一场,我想,在小彭被安全救治的情况下,她的家人也会愿意支付开封急救车出动的费用。
打开招聘软件一搜索,会发现很多急救中心的接线工作,都是外包出去的,不要求应聘者有医学背景,救护车外包合同充斥全网。
120救护车作为医疗服务的一环,我们通常以为它是不应该考虑盈利的,但伴随着很多地方医疗民营化改革,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以社会基础服务的性质来看待120急救服务。
120接线员拿着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还要处理各种谎报困扰,即无效报警。
无效报警拉高了成本,很多地方的救护车出动越来越谨慎,为了解决问题,就出现了一些地方选择层层外包,用成本更低的第三方来覆盖无效出车。
其实,郑州此次120急救事件之前,郑州依靠高科技手段的急救模式被全国认可且推广。
2000年,光明日报刊文,称郑州120急救中心运行三年来,共出诊4.2万多次,接回病人4万余人,抢救成功率达96%,位居全国省会急救中心之首。
呼叫者拨通120电话后,急救中心电脑会自动显示出呼救电话的机主姓名、所处位置、电话号码等,并能将这些信息打印出来,给急救人员提供直观的地理信息图,整个过程只需10秒钟。
有人说,根本原因是120接线员太敷衍冷漠,过低的工资和外包的工作性质,导致她的职业素质太低。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社会有一个潜意识认知,即工资低的临时工、外包人员就是不负责的,导致出现负面事情,就甩锅给外包人员或者临时工,好像临时工不干实事就值得被网开一面。
难道那些辅警们接到危险任务,说一句我工资低,别叫我,就能回到办公室,吹空调喝茶吗?
2022年数据显示,5年内,中国有2100多名辅警因公牺牲,他们没有一个人因为工资低,看到群众陷入危险不去救助的。
同理,120接线员拿着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不能担心接到假警,就不去派遣急救车和医护人员赶赴现场。
福建某医院120急救中心,曾接到过一个小朋友车祸被撞的急救电话,出事地点在某医院门口,但医院没有急诊,又分多个分院,有南院区和东院区。
车祸现场有很多路人,不少人打电线,有报警人把在东院门口发生的车祸说成是在南院门口,多个求助电话除了地址不一样,描述的情况都是小孩出车祸被撞。
120接线员来不及多说,给东院区和南院区两个地方都派了救护车,然后继续打电话问清楚,明确了地址在东院门口,才撤回了另一辆救护车。
因为一旦代入女生的绝望处境,我们只会更加惶恐:生命危急时刻,120急救电话都指望不上,我们还能找谁?
119、110、120,这些岗位看上去平凡,却真的很重要,背后是那些盼望得到紧急救助的鲜活生命,关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紧急求助接线员每天要应对大量真假难辨的求助信息,但只要出现一个疏忽,就很可能让一条甚至数条生命丧失。
120急救是我们求生的最后防线,生命面前,无关或多或少的工资,无关真真假假的求助信息,它只关乎于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