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中原大地呀?什么是文化底蕴啊?河南卫视不愧于中原之名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河南卫视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拥有了这样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节目。
1994年,河南卫视推出了形式超前的戏曲选秀擂台节目《梨园春》,这档节目把全国各地的戏曲爱好者都请了过来,经过海选、打擂台,最终决胜出最受欢迎的作为本届擂台赛擂主。
《梨园春》不仅在全国重新掀起了一股戏曲热潮,而且还挽救了像许多河南道情,陕西眉户这样濒临断绝传承的地方剧种。
随后河南卫视又相继推出了带老百姓一起鉴赏文物的《华豫之门》,弘扬中华美学的《武林风》,并把这些节目放在晚间黄金时间段播出,广受大众好评。
可光是这些节目还不够,在2013年,河南卫视经过苦心钻研,又推出了语言竞技类节目《汉字英雄》、《成语英雄》。
这两个节目使得中国汉字文化重获新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华汉字之美。同时这两个节目也是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原型。
但是就在河南卫视还在研究怎样让国民更喜欢传统文化的节目时,互联网的崛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那个流量为王的年代,娱乐明星成为了各大卫视的座上宾。而不肯向娱乐低头的河南卫视的收视率就此急转直下。
河南卫视最穷的时候甚至连做节目用的图片都得像在菜市场一样,反复砍价。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河南卫视依然选择忘记“文化立台”的初心。
终于,在今年的春晚节目里,《唐宫夜宴》凭借着巧思、审美、底蕴火爆全网。而这也打通了河南卫视的“任督二脉”,河南卫视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正所谓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无数的支撑,同样,好的节目背后也一定离不开表演者的汗水和辛勤。
《唐宫夜宴》主创陈琳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的时候她便有想过用舞蹈来展现中原传统文化,为此她还专门带领团队人员到博物馆寻找素材。
在河南各地的博物院内都逛了个遍后,最终,她决定把河南博物院的绘彩陶伎乐女俑,及唐乐舞俑相糅合,用舞蹈来赋予它们灵魂。
因为唐朝时期都是以胖为美,但是现代舞演员普遍都很纤瘦。为了让演员们看起来丰腴,他们从服装、妆容上开始下功夫。
为了让演员们的脸看起来肉嘟嘟,化妆团队先是在演员脸上贴贴片,但是这一工作费时费力。又接连试了几种方法,但都不太完美。
在一次中场休息时,工作人员买了一些葡萄,让舞蹈演员先过来吃点再训练。由于葡萄很甜,于是演员们都一连吃了好几个,嘴巴都塞得鼓鼓的。
陈琳在旁边看到演员们嘴含葡萄时嘴巴鼓起来,脸上都是肉嘟嘟的,于是想到了方法。
她想让演员们嘴里含一些东西,以此来让脸部达到丰满的效果。但由于葡萄比较圆润,看着很不协调,于是经过团队讨论,最终选择让演员们嘴含医用脱脂棉球。
演员们的脸一个个的都“胖”了起来。身体纤细的舞蹈演员们都穿上海绵填充过的服装,个个看起来憨态可掬,仿佛唐俑“活过来”了一样。
演员们每天含着棉球训练十几个小时,每天晚上棉球从嘴里拿出来时上面都带着血丝。但是舞蹈演员们没有一个人觉得辛苦,都想着把传统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全国民众。
最终经过两年的创意酝酿和一年半的排练打磨,《唐宫夜宴》舞蹈一经播出就火爆全网,备受网友好评。
演绎这场舞的舞蹈演员何灏浩化身为“洛神”在水下翩翩起舞,把“洛神”翩若惊鸿的舞姿演绎得活灵活现。
根据《洛神水赋》节目总策划余镛仪介绍,表演这个节目的舞蹈演员曾经是一名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冠军,名叫何灏浩。
因为这个节目拍摄需要在4、5米深的水下完成,所以每天演员会在水下训练5到7个小时,拍摄任务也是让潜水教练来完成。
为了保障拍摄质量,演员的头发上还涂上了特制的胶水,而且演员的妆容也是使用了特殊方法,使其能在水下六个小时不脱妆。
因为每天的拍摄都需要在水下完成,摄影师和演员泡在水下的时间太久,所以都曾因为毛细血管破裂而眼睛通红和流鼻血。
节目的名字叫做《祈》,舞蹈演员为了能最大限度展现节目想表达的寓意,她还专门去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许多祈福类并且很有力量的舞蹈。
整段舞蹈时长1分五十四秒,看似简单的背后其实有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是水下舞蹈,所以每天都要反复下水200多次,每次还要带上几公斤的配重来保持身体能正常沉入水中,每次进入水中只能待上不到一分钟。
就在中国网友们纷纷点赞称绝的同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也在推特上转发了此视频,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得外国网友也纷纷点赞。
其实不管是《祈》,还是《唐宫夜宴》,这几个节目中都蕴含了许多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节目不仅让国人更全面地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出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
在河南卫视的推动之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对我国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精神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