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规划解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近年来,国家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要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交通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健全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2021年10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要求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坚持“快进慢游深体验”,以旅游环线建设为牵引,整合串联优质资源,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等。2022年2月,楼阳生书记在信阳调研时强调“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业态深度融合,强化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富集,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唯一兼具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省份,共有A级及以上各类旅游景区624家,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文化资源厚重丰富。
为串联我省优质旅游资源,满足“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出行需求,推动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和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打造,服务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特编制《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至2030年。
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前期按照《河南省旅游公路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开展研究,成立工作专班,密切协调配合,赴山西考察学习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情况,与各省辖市交通部门现场对接,沟通旅游公路选线意向,研究形成《纲要》初稿。此后,又多次征求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意见和省直相关部门意见,并对《纲要》进行修改完善。2022年5月17日,交通和旅游领域内专家、省直有关单位对《纲要》进行现场交流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将《纲要》更改为《规划》,再次征求省直单位意见,形成《规划》(审议稿);10月26日,《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规划》包括规划基础、总体要求、完善旅游公路网络布局、打造旅游公路品牌体系、提升旅游公路服务品质、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介绍我省旅游公路发展现状、交旅融合体制机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方面内容。一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确定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二是提出统筹全域、突出重点,优化网络、强化衔接,完善服务、提升品质,注重生态、安全发展,建管并重、提质增效五项基本原则。三是到2025年,实现“十百千万做示范、一号公路成品牌”;展望到2030年,全面建成“贯通全域、衔接顺畅、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质”旅游公路网。
第三部分,完善旅游公路网络布局。结合景区分布情况,坚持以景定线、以线串景、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分类分级串联全省重要旅游资源,规划布局“一带一廊多环”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总规模约16600公里,由27条主线条支线条联络线公里构成,直接连通全省90%的旅游景区,基本实现高热度旅游区(点)20分钟上高速。
第四部分,打造旅游公路品牌体系。结合我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旅游资源禀赋,重点塑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有力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体系建设。
第五部分,提升旅游公路服务品质。依托网络布局,结合沿线自然环境、景区分布等因素,丰富完善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配套设施,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资金保障、加强资源支撑、加强实施管理、建立调整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六项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