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河南 ‖ 从价值觉醒到体系重构:河南文旅2021年度十大事件盘点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唐宫夜宴》一舞,让河南文化闪耀于全国观众面前。随后,《洛神水赋》《龙门金刚》一度舞到国外,瑰丽的传统文化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
芒种之时,历时4年打造的大型文旅演艺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正式开城。半年时间,50万观众从全国235个城市奔赴而来,在“幻城”领略河南的历史、河南的文化和河南的苦难。
河南广电及河南众多文旅集团,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用创新型的表达手段,唤醒沉睡了3000多年的传统文化,以优秀的电视节目、炫彩的灯光演绎等形式,为世界呈现河南精彩。
在此之前,故宫文创独占鳌头,而在2021年,河南博物院持续发力,继考古盲盒后推出修复盲盒、玉佩棒棒糖等,并于12月推出首个数字3D文创,创下上线年,也是河南文旅负重前行、跌宕起伏的一年。
“7.20”特大暴雨的侵袭,让河南文旅遭遇重创,不仅让很多景区不得不暂停开放,更让很多景区景点遭遇严重的直接损毁。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文旅行业上上下下迅速调整状态,国庆“十一黄金周”7天旅游收入达322.32亿元。
仅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四场晚会,便获得了全网超150亿的点击量。河南卫视收获“河大卫”美名的同时,还直接带动了多个河南旅游目的地线下流量的增长。
端午期间,郑州首次入围端午热门前十目的地,河南博物院登顶郑州top10景区(数据来源:携程发布《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中秋小长假洛阳跻身中秋十大长线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数据来源:《2021中秋小长假出游盘点报告》)。
按照现有的规划,“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将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通过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省旅游业综合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比重将超过1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5%;文旅文创将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而未来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过去和当下的延续。在这个新旧转换的时代与辞旧迎新的节点,我们尝试对2021年的河南文旅行业进行一些梳理和总结,并以“十大事件”为载体,进行一些延伸性的解析,在对河南文旅界同仁的坚守、坚韧与勇气表达敬意的同时,也希望能为河南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些启发。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要锚定“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全面实施包括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在内的“十大战略”。
9月10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郑州组织召开推进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动员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在会上指出,要聚焦重点、强化责任,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面落实;要坚持创新为要、结果导向,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引入新模式、优质团队,形成良性的推进机制,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抓好文创文旅融合战略的落实。
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文化旅游上升到省委战略层面。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在迈向“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谋划建设休闲康养基地,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壮大文旅文创市场主体”是主要任务,也是必经之路。
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推动组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投资集团”作为重点内容被提出。11月8日,洛阳市委书记江凌与省文旅集团筹备组组长吴孟铎举行工作会谈,河南省文旅集团筹备组有关人员首次曝光,河南文旅集团的筹备事宜有了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正在从一种“奢侈品”变为“生活方式”,文旅消费有着巨大的开发潜质,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据了解,陕西、山西、云南、湖北、安徽等多省均成立了地方文旅集团,除此之外,许多文旅资源丰富的地级市也紧跟脚步。
河南文旅集团一旦成立,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能够放大政府资源配置能力,聚合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河南文旅资源的产权清晰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而这正是推动高质量文旅投资的前提,对促进河南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021年伊始,《唐宫夜宴》刷爆网络。从“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游”,从“七夕奇妙游”的《龙门金刚》,到“中秋奇妙游”的《墨舞中秋》,再到“重阳奇妙游”的《有凤来仪》,河南广电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化身爆款节目制造机,通过一系列创意晚会,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甚至,在内容创作上倒逼国内其他地方卫视,掀起一阵“内卷”风潮。
河南不缺文化,缺的是创意性表达。河南广电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当今传统文化的创意性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并在这一年中通过不断输出与创新,成长为一个独立文化IP。
与此同时,“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走红,也为河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和河南区域品牌重塑提供了直接而重要的支撑,对河南文旅的品牌营销产生了巨大影响。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7月20日,郑州突降罕见特大暴雨,巩义多地出现房屋、围墙倒塌,20日16时-17时,一小时降水量达201.9mm,相当于郑州三分之一的年降水量。强降水使得河南多地水库超汛限水位,山体、房屋、道路、基建不同程度受损,河南多家景区紧急关门闭园。
7月30日,郑州市发现1例核酸初筛阳性,在后续流调及核酸检测中,陆续又发现27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7月31日下午,河南省委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全省进入疫情防范“战时状态”。
此次“涝疫结合”给河南文旅行业造成重大损失,河南省580家A级景区有321家A级景区不同程度受损,536家因汛情、疫情暂停开放,直到9月3日上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业复工复产启动仪式”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举行,“暂停”一个月的文旅行业,正式开门迎宾。
灾难面前,方显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珍贵。灾难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深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河南整个文旅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某种程度上,也对河南文旅产业格局调整和建设升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021年10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大会宣读了习总书记贺信。中宣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大会并讲线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被首次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使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得以成为当前众多学科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习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1日,改编自马伯庸小说的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在爱奇艺全网独播。22小时后,该剧在爱奇艺站内内容热度峰值突破9000,并将云合全网舆情热度榜、猫眼全网热度榜等榜单第一名的成绩收入囊中。随后,各大公众号就“神都洛阳”的历史、美食展开360度全方位挖掘,一时间,洛阳风头无两。12月13日人民文旅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旅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11月)报告显示,通过借势热播剧,洛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微博“洛阳—旅游”摘得了当期微博传播影响力魁首。
与此同时,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据大河报报道,该集团将聚焦重大文旅项目开发、重要文旅资源运营、新兴文旅业态引领三大核心板块,拟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促进古都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作为黄河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无论从历史机遇还是战略机遇上来看,都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继考古盲盒走红网络后,2021年5月,河南博物院又推出了修复盲盒《散落的宝物》。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互联网大浪潮下,各大文博场馆为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纷纷寻求自我转型,其中,“文创”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口。10月,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玉佩棒棒糖接棒考古盲盒,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该棒棒糖以青玉人首蛇神饰为原型,造型逼真,部分地方还专门进行了“做旧”处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去年“双11”前夕,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专属情感盲盒》,该盲盒以消费者的情感表达为中心,是一款“定制”盲盒。
其实,无论是盲盒还是棒棒糖,在这个藏着河南过去与河南未来的地方,河南博物院文创的征途,从来不只限于对河南文创发展的引领和示范。
2021年8月26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名单,认定16个行政区(功能区)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凭借在“宋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制度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成功入选。开封作为赵宋之都,宋文化源远流长。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开封市着眼开封发展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正在高水准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坚持国际化视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打造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宋文化走向世界,让天下“宋粉”走进开封,让宋代美学融入市民生活。
2021年,开封围绕“宋文化”展开许多活动,比如推出《宋词带你游开封》节目,以及在第39届菊花文化节期间举行宋词研讨会等。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落户,开封在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路上又迈了一大步。
2021年4月7日,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此次活动以“智慧旅游 美好生活”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嘉宾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河南的智慧旅游开发较早,曾创下多项全国第一,比如2018年清明上河园景区成为全国首个云生态景区;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智慧旅游平台与航空大数据对接;2021年省文旅厅开发出全国首个文旅预约健康码等。在2020中国智慧景区top100中,河南共有5家景区上榜,龙门石窟更凭借5G+AR数字文物复原、“智游龙门石窟”一张图导览、智慧交通引导系统等项目排名第5。
但这样的成绩对于拥有19家5a级景区、4万多旅游单体资源的河南而言,仍然略显单薄。智慧旅游作为数字文旅的一部分,是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所在,在这个后疫情时代,快速发展数字文旅即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重视头部文旅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也要注意对腰部甚至尾部文旅景区的数字化监督与扶持,某种程度上,这些景区也代表了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2021年4月6日,万众瞩目的黄河国家博物馆设计方案公布。该博物馆位于郑州惠济区,以蜿蜒曲折的水岸景观为原型,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约19.3亿元。如今,该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以及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国家博物馆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大亮点,是河南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并将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
河南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与黄河斗智斗勇、和谐共生的发展史,这片厚重的中原大地见证了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了黄河生态的历史演变,未来,奔涌向前的滔滔黄河也将见证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强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