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南特色中医药文化体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9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河南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效,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河南中医药的重点工作任务。
“十三五”时期,河南中医药工作成效明显,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相继出台《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20〕4号),调整完善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各级、各部门联动机制,中医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医院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实施5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6个市级中医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儿科医疗中心、67个县级中医医院中央投资建设项目以及一系列省重大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5623所,其中中医医院637所,综合医院普遍开设中医科室,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89%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化的中医馆,基本形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能力方面,“十三五”期间,全省共有12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3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成68个省级特色中医专科和58个强化专科。2020年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总量达到3774万人次,出院患者达到249万人次,全省98%的乡镇卫生院、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8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7%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人才建设方面,全省独立设置中医药学类高校2所,5所本科高校开设中医药学类专业,另有16所高校开设2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医骨伤等中医药相关专科专业点。“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校中医药类专业招生3.69万人,培养毕业生2.36万人。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拥有3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和4名岐黄学者。
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50万亩、产量177万吨、产值175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药材企业11家,中药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370家,2家企业入选全国50强中药制造企业。中药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94.46万吨,较2015年增长111.3%;中药仓储年周转量达到4928.53万吨,年均增长17.5%。在全省打造2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成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单位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医院入选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省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建成5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国外开办“仲景学院”;中医药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的开局期,也是提速提质加快健康中原建设的关键期,中医药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三级中医医院为核心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建设3个以上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实现中医药科室标准化设置,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儿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25%以上建成示范中医馆。
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培养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设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提速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现代中药产业规模居全国先进行列,打造一批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中药产业发展园区,培育一批中药知名品牌。
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实施一批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中医药领域省级创新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中医药文化更加繁荣。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治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支撑保障不断加强,治理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