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_河北新闻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些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得到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传扬力度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品牌越擦越亮。
近日,位于新河县的河北鑫梦达光学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隐形眼镜生产车间空气净化系统。
近年来,宁晋县全力打造“崇商、留商、扶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在外经商人员纷纷介绍项目、回乡创业。
宁晋县行政审批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作风提升,建立了无偿全程代办服务制度,提供亲情“保姆式”服务。
2月6日,春寒料峭,太行山高速公路邢台段马家赛预制梁场工作的工人们,早早地告别家乡,来到工地开始了紧张的施工作业。
宁晋有20万名在外经商人员,依托该优势,该县成立了宁晋商会,商会在北京、上海、苏州、石家庄等地设立14个分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
正月初八,两个“令人垂涎”的大项目与临西有关方面“意外”达成投资建厂意向。这两个项目一个是投资2.5亿元,占地100亩的新型农用机械项目;一个是投资2亿元,集制造、安装、销售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起重机械项目。
泽畔抬阁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自明朝永乐年间传至隆尧县泽畔村,已流传500余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春节,有5位孤寡老人留在敬老院过年。服务人员放假回家后,刘焕兰就一个人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留院的老人们
“早日让贫困群众搬进新居,他们就能早日开始新生活。工人大多是本地村民,他们非常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到现场查看进度的内丘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程立杰说。
“那种呼啸而过的感觉,就象已经脱离了地心引力一样,线日,在开业不久的邢台智跑科技主题乐园,刚刚体验过4D过山车的来自邢钢集团的刘伟向记者表示。
正月初七,笔者来到河北佐佑重工公司采访,看到负责国际贸易业务的宋晓琳正指挥员工出单、配货、打包。“正月初三我们就上班了,春节期间生意特别好,因为国外不过春节,你看,这些产品都是美国的一个客户通过中国供应商平台下单购买的。”宋晓琳指着正在打包的货物对我们说。
2月3日,节后上班首日,邢台市各级各部门收看并传达了河北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大会的精神,随后迅速部署和开展工作。
8时许,郭兴田走进北京嘉寓门窗幕墙威县基地暨嘉寓科技产业园的生产车间,对机器设备进行巡视检查。该基地一期于去年11月投产,是威县·顺义产业园首个投产的京企项目。项目总投资8亿元,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超10亿元。
“晒”家风、“秀”幸福、展文明。今年春节期间,我省紧紧抓住家庭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春节期间,该村党支部书记付宏伟带着50名“孝道代表”到邢台市威县东夏官村等地参观学习,一方面传播孝道文化,另一方面谋划如何发展本村特色产业,让孝道村更富、更美。
1月31日是大年初四,9时多,临西县修枣科村的万亩千棚种植基地就开始热闹起来,特别是有机蔬菜大棚,刚过完大年初一,就被催着“开棚迎客”。来自县城和附近乡镇的年轻人不惜驱车十数公里赶来,在一排排立体层架间挑选心仪的盆栽:欧芹、紫钻油菜、日本京水菜……十多种有机蔬菜绽开笑颜,供来客选购。
1月24日,邢台现代职业学校西藏内地中职班30多名藏族学生来到邢台市“爱晚红枫幸福家”养老院与老人们联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贴窗花、挂福字。
威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2015年以来,累计引进京、津项目32个。为更好地满足春节后劳动者的就业创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做好服务。
“他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儿子,是我一生的骄傲!”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煤矿退休职工霍文通的老伴周金香这样评价现任邢东矿矿长助理、生产部部长王腊旭。
包括三兄弟在内的20位村民走上台去,披红挂花,接受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还被写在了村口的道德红榜上。
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9时20分左右,邢台市天一城交通岗东口50米处,一名骑助力摩托的老年人突然摔倒,在岗执勤民警确定不是交通事故后,马上拨打120并联系老人家属。
1月27日,农历除夕。15时许,邢台市宁晋县消防大队下属的3个消防站内飘出浓浓的菜香味儿,70余名消防员正围坐在餐桌前吃年夜饭。
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广宗县医院道德大讲堂,“中国好人”王志勇(持话筒者)与其他献血志愿者聚在一起,唱起了《爱的奉献》。
1月27日上午,记者赶到邢台火车站时,值班站长刘志伟已经在出站口值守。“必须坚守岗位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刘志伟微笑着告诉记者,把旅客平平安安送回家就是他们的职责,节假日上班早已经习惯了,为了大家能够欢聚一堂,他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1月27日,农历除夕,邢台市群众艺术馆馆员侯义敏(左)等几位志愿者来到康颐养老康复中心,为留院老人献上一场乐器吹奏联欢会,共迎新春佳节的到来。
1月27日,农历除夕,广宗县东庄村贫困户王跃相(左二)家,驻该村樊景云(左三)为他的女儿楠楠送去过年的新衣和零食。
又是一年新春到,喜气洋洋过大年。南和县南韩村的刘彦民一家更是喜上加喜。因为就在年前,他家又被村里评为了“文明家庭”。刘彦民高兴地说,“文明家庭”这个荣誉让全家人感到光荣,新的一年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河北云泰食用菌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工厂化杏鲍菇生产基地,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日产鲜菇20吨,整个生产实现了废物综合利用和废物零排放。
1月23日,腊月二十六。太行深处的苹果小镇——内丘县岗底村,年味已经很浓,街道成了年货市场,货摊上红彤彤的苹果,让人垂涎欲滴。
邢台县西黄村镇后马厂村的李燕杰一家是不幸的:去年“7·19”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他家毁于一旦。而他一家又是幸运的:在最孤苦无援的时候得到妥善安置,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
除了回报老人的“孝心饺子宴”“孝心大锅菜”,还邀来名角唱起地方大戏,农业、农机等涉农部门以及民政、司法、文联、卫生等部门,纷纷在村里摆起服务台,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闻讯而至,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1月15日早晨,沙河市东冯村一些村民正在家里忙着准备年货,突然听到了一阵鞭炮声响。“怎么春节还没到就放鞭炮了?也没听说有人结婚啊。”村民们带着疑问纷纷走出家门,循着鞭炮声望去。
大寒时节,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而南和县贾宋镇苏史张村村民王聚民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1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他的大棚,见拱棚内的菠菜已收割完毕,王聚民正在码垛整理。
1月9日上午,任县大屯乡东许花村的李振芳来到自家猪舍查看生猪养殖情况。“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这几天仔猪腹泻的情况越来越重,该怎么防治呢?”猪舍里的仔猪又腹泻了,李振芳皱皱眉,随后拿出手机将疑问发到“任县畜牧养殖交流群”。
宁晋县河渠镇的褚家庄是远近闻名的“工笔画小镇”,全村800多户人家,有专业画室30多个,平时村里有300多人作画。其工笔画作品远销国内外,村里近8成的收入都来自画画。1月20日是农历小年,记者问起春节前夕画了多少画时,他们却笑着说:“去年至今,我们只画‘两幅画’。”
新年临近,临西县下堡寺镇北胡庄村的农户开始加班加点制作传统的木板年画。据悉,北胡庄村印制的传统木板年画远近闻名,年外销350多万张,产品销往河北、山东、山西等三省20多个市县乡村。
邢台县交警大队旭阳中队民警鲍全鹏在精准帮扶工作走访时,得知林双根家的实际情况后,通过多方奔走,终于为老人建起了新居。
54岁的刘作英也是后马厂村人, 家里的房屋在去年7.19特大暴雨中被毁,一家人后来也住进了幸福苑,“我丈夫打零工,我在家做饭,还有个上中学的女儿享受着贫困生救助,日子过得很舒心!”
1月13日,邢台市桥东区民间艺人,在南王段村文化广场展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信排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邢台市桥东区开展了“非遗巡演迎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文化下乡活动。
干净整洁,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村广场上,几个孩子在大人的看护下嬉戏打闹,几位村民随着音箱播放的音乐跳着欢快的秧歌舞……今天10时30分,“温暖中国•行进中的河北”网媒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小分队来到宁晋县苏家庄镇北高李村,亲身感受当地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乡村建设情况。
“这里的空气很好,有各种新鲜奇特的植被,特别是有很多南方的植物,咱去南方也不方便,在南和就能见到这么多好东西,真是休闲赏玩的好地方。”来自邢台市开发区的孟妮说。1月13日下午,“温暖中国•行进中的河北”网媒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小分队在邢台市南和县南和农业嘉年华采访时,遇到了正在这里赏玩、拍照的孟妮一家人。她说,今后还会经常带父母朋友过来游玩。
日前,河北光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太阳能采暖暖童心”活动,为结对帮扶的百泉小学捐赠价值30多万元的太阳能采暖集热系统,使445名师生享受到清洁能源取暖,与燃煤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污染物排放100多吨,在太阳光照不足的情况下,该系统还可用电能作为辅助能源采暖。
如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的饺子宴,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老人都会来现场。其实,谁也不缺吃喝,倒不是为了那一碗饺子,主要是听一听、看一看,感受一下幸福、祥和的气氛。
全市各文化单位积极响应,在春节前后安排了近200项群众文化活动,大家不妨去瞧瞧。
8名孩子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15岁。他们当中,还有一名特殊的孩子,她是一名盲童,她将成为最特殊的表演者。
近期,本市雾霾天气持续、气温偏低,大棚蔬菜生长缓慢,产量明显减少;雾霾天气还延长了蔬菜的运输时间,大棚蔬菜不易收割,持续偏低的气温让蔬菜也容易被冻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