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 邢台市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4月28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赵坤峨介绍了关于文物的传承保护和管理利用情况。
据了解,邢台有3500年的建城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秦始皇驾崩之地、唐朝皇帝祖陵之处、还是郭守敬故里。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文化遗迹分布广泛,是我省文物大市,也是全省商周考古的重地,文物资源种类全,数量多,位居全省首列。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460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676处,一般文物点1784处。文物保护单位中,世界文化遗产有两处,分别是西部山区的明长城和东部的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保单位65处;市保单位131处;县保单位463处。
全市达到相应标准的可移动文物共有11454件/套,上等级文物即珍贵文物有1355件(套),含一级文物59件(套),二级文物149件(套),三级文物1147件(套),部分文物多次参加外展,在国内有着重要影响。从类别上说,以商周和战汉时期的陶器最多,其次是瓷器和铜器。馆藏文物数量最多的依次是市文物管理处、隆尧县、临城县、内丘县。
邢台市的文物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连续开展了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争取专项资金达1000余万元,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文物工作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几处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也将邢台市的历史上溯到至少1万年以前;在配合轮胎厂建设时所发现邢侯国贵族墓葬群,也证明了邢台市就是西周邢侯国都城所在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学术争端,引起了国内外轰动;对邢窑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不断刷新邢窑邢瓷的历史上限和下限,丰富了邢窑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各界的认知,并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全市发现的230多处商代遗址,充分说明了邢台市在殷商时期的繁荣,东先贤和曹演庄两处重要商代遗址也为论证“祖乙迁邢”提供了直接证据。
为加大古建筑保护修复力度,在扁鹊庙、平乡文庙大成殿等古建筑装备防雷设施,提高了文物防闪电和雷击的能力。针对邢台市大部分古墓葬为田野文物、看护难度大的现实,在南和朱正色墓等文物上装备红外报警设施,并实现了影像实时回传,利用高科技保障文物安全,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最大限度避免了盗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