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进校园|多彩实践 品味“印象沧州”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0月22日下午,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处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建校135周年庆典在铿锵的大鼓和清脆的腰鼓声中拉开了帷幕。400余名学生在操场上迈着统一的步伐,挥舞着小鼓槌,有节奏地敲击着腰鼓,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
近年来,水月寺小学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家乡教育融入学校特色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在多彩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在水月寺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条“印象沧州”文化长廊,详细介绍了沧州的发展历史、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沿着这条长廊从东到西走一遭,你就能从多角度了解这座城市。
这条长廊也成为学校每年两次远足研学活动的第一站。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边走边看,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走进胜利公园,重温青沧战役的战火硝烟,齐诵朱德总司令为青沧战役胜利而作的七律《冀中战况》,了解沧州解放的艰难历程。在马本斋广场,孩子们肃立于马本斋雕像前,聆听英雄故事,再忆他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学习他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优秀品格。
行进在运河沿岸,观两岸风景,品风土人情,感受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对这座城市的滋养。步入沧州文化地标清风楼,孩子们驻足于“大运沧州”“九河胜景”“和谐渤海”“靓丽狮城”等展区,仔细观看《运河全图》及运河沧州段八景,欣赏沧州籍文人的传世诗词歌赋和书法作品,了解沧州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土特产品。站在30米高的观景平台上,大家俯瞰蜿蜒流淌的京杭大运河,感受着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远望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欣喜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豪情激荡在孩子们心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又到了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孩子们整齐列队,一边吟诵《千字文》,一边出拳、踢腿、蹲马步,朝气蓬勃,虎虎生威。
这套千字文武术操由水月寺小学的老师创编而成。整套动作包含了武术中的掌、拳、虎爪等基本手型,马步、弓步、仆步等基本步伐,以及马步横打、弓步劈掌、仆步亮掌、抱拳弹踢等动作。武术操与朗朗上口的《千字文》及节奏鲜明的音乐相结合,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国学经典的记忆。
翩翩长袖舞动汉风清韵,悠悠雅乐牵起思古幽情。在一年一度的“汉文化节”上,全校师生着汉服、画汉字、演成语、唱诗文共同了解和感受汉文化,传承经典。而古文考级大会则成为每年汉文化节上最令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环节。
2015年,水月寺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为检验孩子们对所学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学校策划推出了以校本教材为依据、家长代表和教师担任评委、学生全员参与的“古文考级大会”。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学生们从容地站在评委面前,如行云流水般将一首首经典古诗文娓娓道来,进而收获考级证上一枚鲜艳的印章。那一刻,孩子们自信满满,成就感爆棚。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水月寺小学的师生们在远足研学时,特别关注大运河的水质、两岸生态和环境保护情况,并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
居住在运河沿岸的刘一诺和李泫澈两位同学,看到清洁工冒着酷暑打扫运河两岸垃圾,就携手合作,通过搭建和编程,设计出了垃圾清扫车。他们的作品在全国科技影像节上荣获三等奖。
学校师生和市委党校中青班的优秀学员一起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同健步走,捡拾白色垃圾,保护大运河”活动。孩子们亲手制作环保布袋,到运河边捡拾白色垃圾,还通过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大运河水更清、景更美。
每年春季开学,学校都会组织“捐出压岁钱 救助伤残鸟”爱心义卖活动,16年来累计捐款4万余元,救助100多只受伤的鸟儿。在每年的“爱鸟周”,孩子们还会与沧州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放飞治愈的鸟儿,助它们重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