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细品“保定美食老字号”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返回首页您当前的位置 :河北员网地方频道保定文化娱乐正文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白运章包子记忆中的那个味古城提起白运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样妇孺皆知,远近闻名。
雷经理向记者介绍到,1919年,白运章在老马号开设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白运章包子铺”,后曾易名为“同和轩”、“永和轩”、“大众包子铺”和“回民餐厅”等名称。1983年恢复原名。为保持白运章包子的传统食品风味,60多岁的拌馅老技师牛海泉严格按工艺操作,并认线年又被评为河北省优质风味食品名牌产品。
白运章包子用料讲究,做法也独具特色,做出的包子皮薄、边窄、馅大、油多,形状像铃铛,隔着皮能看到馅,把包子拿起来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馅能在里边晃动,咬一口,沁人肺腑,顺嘴流油,可口不塞牙,流到碗里的馅液很快就定了一层油。味美适口,肥而不腻,吃后余香久存不散。
记者还依稀记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白运章包子铺非常红火,虽然店面不大,里面的桌椅也不是高档豪华的,但却挡不住食客的络绎不绝。几乎每天从开门到关门,服务员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跑堂的胳膊垫着布,一大摞盘子从手码到脖子上,一个一个轮着座位送,一次一盘,吃完再给,来得稍晚点就没有地方了。据说,在仙客来,仍有白运章的包子馅出售,但生意也不见往日的兴盛。必竟,人们对白运章包子的喜爱,不是把馅买回家,自己包出来就能解决的,那份纯正的口味,那份热火朝天的气氛,那份物美价廉的享受,都已经远去了。然而在许多老人的心中它仍是那样的让人念念不忘。去年10月在商场后身重新开业之后,依然是顾客盈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场街杂碎馆的店面都不大,各个分店皆没有奢华外表,简洁的招牌上除了店名“国营商场街杂碎馆”和小字“第X分店”外,还有“中国名吃”等字样。饭店整体的布局保持上个世纪80年代的风格,执行的也是各种落款为“企管小组”的规章制度。店内还悬挂着贸易部发的“中华名菜”匾,中央的大字是“老马号羊杂汤”。
商场街的羊杂碎汤呈乳白色,味道浓厚,羊肉味恰到好处,不腥不膻。羊杂里面肠、肚、肝、肺一应俱全,而且都洗得干干净净,煮得烂烂的,入口回味无穷。一位工龄近三十年的老员工高师傅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只要有商场街杂碎馆这块牌子,不管在保定的哪一个地方都会红火起来。
沿着裕华路向东,走到最繁华的商业区,很容易就能看到红底烫金字的“马家老鸡铺”招牌,在洋溢着时尚味道的街头散发着自己的浓香。没有浓墨重彩的招贴,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就那么安静地等待着顾客的到来。
我们走进马家老鸡铺,面积不大的店面干净整洁,有一位顾客正在选购包装精美的卤煮鸡。正对大门的牌子上很醒目地写着“百年老字号”的荣誉,东面的墙上悬挂着马家老鸡铺的简介,仔细端详,是由第五代传人马学勤亲自编写的。柜台上除了熟鸡产品,还摆放着槐茂酱菜和各种饮料,以及证书和奖牌。
鉴于此,兴华的大厨们开发了一系列物美价廉的特色菜肴,比如以炖猪手、炖排骨、米粉肉、四喜丸子为主的四大炖菜,还有榆皮面、红薯面、白面手工制成的把儿条,层次分明、口感顺滑,深受食客们的好评。
a data-cke-saved-href=创始人杨和平先生骄傲地对记者说,自89年开业以来,和平兴华小吃已由当初6人组成的家庭式作坊,投资几千元的小店,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所接待的中外客人达上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