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罩到残疾人医疗器械 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是怎么转型成功的?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南有永康,北有南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国内五金制造行业,一直流传着这样一说。
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临渤海,西跨运河,这个曾经孕育了张之洞、王蒙等著名人物的河北沧州小县城,现如今依然向外界散发着其“北方电子五金之乡”的魅力。
作为南皮县政府确定的三大工业园区之一,这里聚集了国内多家五金机电、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河北利达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利达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已近二十年的利达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研发能力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一度连续五年在县五金机电产业中纳税排名第一。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在疫情期间,没有丝毫口罩生产经验的利达集团,愣是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全县的防疫需求,从五金机电产业“龙头”变身南皮县防疫“后勤部”。
疫情中,勇挑重任,迅速转产、跨界,利达集团成就了南皮县“自由”。疫情后,顺势而为,利达集团踏上医疗器械转型之路,着重规划起中老年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的研发,上演了一出防疫企业转型的教科书级案例。
彼时,随着疫情的扩散,“口罩荒”在全国逐渐蔓延开来。从1月份的“贵”到2月份的一“罩”难求,全国几乎所有的药店,门上都贴着“口罩已售罄”的字样。
“当时,我们计划花300多万元购买60万只口罩,捐给一线的行政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已经和生产厂家预定了。但是后来,政府考虑到我们企业接下来的日子很难过,不让我们捐了,说政府能自己处理。然而,考虑到我们南皮县三十多万的老百姓也需要口罩,政府就问我们,作为县里的龙头企业,能不能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成立一个口罩厂。”谈起企业的转产之路,利达集团总经理冯中亮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意外。
很快,2020年2月11日,河北安拓有限公司(下称“安拓医疗”)正式成立,厂址直接设在其兄弟公司沧州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母公司利达集团隔街相望。安拓医疗还在此基础上,新建了共计2000平方米的厂房,涵盖生产车间和仓库。
为尽快上马项目,背靠利达集团这棵大树的安拓医疗还向集团借了1000多万元,购置全自动口罩一体机、耳带机、封口机、喷码机、口罩过滤效率测试仪、阻燃性能测试仪等口罩生产设备,筹建医用口罩生产线。多轮投资下来,一共花了2000多万元,大大超过冯中亮预先的设想。
“主要是机器投资和购买无纺布这些原材料花费比较大。”不过,冯中亮坦言,“当时也没想着赚钱。”
安拓医疗的口罩生产线一经投产,便有效填补了南皮县口罩生产的空白。从生产线出来的一只只口罩,走进了南皮县疫情防控一线,被送到基层公安干警、一线医护人员,还有老师和学生的手上,极大满足了当地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的防疫需求。
至于这些公益口罩的数量,冯中亮从未做过具体统计,只是说县里需要多少安拓医疗就捐赠多少。“我们无限提供。公司还特别安排了两个人,每天定时定点去投放公益口罩,过几天估摸着口罩快用完了,就去问一下,缺的话再把口罩补上。”
与此同时,利达集团在第一时间向南皮县医院、公安局等一线防疫单位捐赠消毒液、饮用水、棉被等生活物资。2022年底,还向县红十字会捐赠了3万元现金,定向支持当地卫健局和县人民医院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向南皮县发改局捐赠了27000只N95口罩,价值13.5万元。
从全国来看,小小的口罩,作为这场新冠大流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过去3年来产能增长最多的防疫产品之一。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初,全国医用N95口罩的日产能仅为10万多只。而到了去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医用N95口罩日产能已逼近2亿只。不到两年,仅医用N95口罩的产能就已经增长到原来的2000倍。
安拓医疗也不例外。现如今,该公司可日生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100万只。其中,一次性医用外科80万只,医用N95防护口罩10万只,医用儿童口罩10万只。
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疫情步入尾声,如此规模的产能已经明显超出市场需求,生产口罩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所有防疫企业面前的难题。
2021年,安拓医疗就开始着手布局医疗器械,特别对中老年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的研发进行投入。
现如今,企业相关生产线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可以生产出双摇式护理床、电动移位机、手动及电动轮椅等相关康复、辅助器具。
相关产品也经过多次迭代,通过了市场的考验。据冯中亮介绍,其中,现在的电动移位机已经是三次迭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