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遗产:步入传承与发展新时代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河北省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万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项,世界文化遗产3项(5处)。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文化文物部门在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上,着力发挥文化遗产在精神、教育、科研、经济等方面的功能,构建了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走在了全国前列。
多年来,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深化认识,创新政策措施,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面,河北省勇于创新,树立“抓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把文化遗产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树立“抓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抓好传承发展”的新理念,使保护和利用相互促进、相辅相长;树立“抓文化遗产利用就是抓文化民生”的新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指导方针,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加大对中央投入资金的配套力度,并且研究制定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领域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和遗产保护开发赞助的政策措施。
在人才队伍和领导体制建设方面,通过院校培养、岗位培训和实践,努力培养一批文化遗产保护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使他们不仅熟悉文化遗产,还要懂得经营管理;不仅能够掌握古代科技知识,还要熟悉传统工艺。积极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管理体制,在文物部门成立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指导机构,并统一进行规划管理。
同时,河北省注重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宣传引导,省内各类新闻媒体纷纷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介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知识。相关部门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深度挖掘并整理、复制、开发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为文艺精品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容支持;加强对收藏热、鉴宝热、古董热的正确引导,在全社会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文化遗产只有服务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得到真正保护,文化遗产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河北省在坚持“抢救第一”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前景好、价值高、交通便利的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对文物进行开发利用,如谋划实施了明清皇家建筑群、长城、大运河、大遗址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如今,大运河河北段总体保护规划正在紧张有序的编制中,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投资6亿元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全面展开;投资1.5亿元的鸡鸣驿城城墙修复工程基本完工;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本体保护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已经完成;投资2亿元实施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并且该工程被中央领导誉为长城保护的典范工程。另外,“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共投入各类资金24.43亿元,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30多项,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动文化遗产事业上,河北省使其融入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将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内涵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如深入挖掘黄骅市冬枣文化,将当地一批树龄600多年的冬枣树创造性地申报为全国首例“活”的文化遗产,使黄骅冬枣声名鹊起、销路大畅,2010年产量达到130万斤,收入2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同时,着力保护品牌产品的传统生产工艺,如衡水老白干酒、承德板城烧锅酒、山庄老酒酿造工艺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力提升了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使产值和利税明显提高。
同时,着力打造历史遗址游、名人故居游、文化名城游等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使避暑山庄、长城、吴桥杂技等一大批高知名度文化旅游创出品牌;组织秦皇岛长城文化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剪纸节等文化特色突出的节庆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掘出土文物1.2万余件(套);配合交通等重点项目施工,完成张石高速、青兰高速等考古工作,既保护了大批文物,又为重大项目建设如期完工提供了保障。
河北省文物部门与大遗址所在地政府签订意向书,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并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面貌“3年大变样”和“3年上水平”工作相结合,着力提升城镇的文化形象。石家庄市修建赵佗遗址公园、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民生路历史文化一条街,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改建为钱币博物馆;承德市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古城环境治理工程,拆迁文化遗产周边单位70多个,居民8600户;保定市实施淮军公所和清河道署修缮等项目,规划建设环古城绿地文化游园。目前,灵寿县中山国故城遗址、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完成保护规划编制,赵王城遗址公园、邺城遗址考古公园还在顺利建设中,这些工作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目前,河北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21个,全省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举办展览300多次,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文化遗产展馆的建设,使得每个设区市拥有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的宏伟目标也即将实现。
同时,河北省注重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强力推进大西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建设,已完成中央革命旧址修复项目35处,致力将西柏坡打造成为集教育、休闲、旅游、度假、健身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连续举办3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13所大中专院校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广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着力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突出作用,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另外,河北省还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有效惠及人民,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如张家口蔚县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中,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蔚县剪纸专业户达1100户,全年生产剪纸500多万套,年产值达到2.4亿多元,已占到全县GDP的近4%;保定市曲阳县有雕刻企业2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40亿元,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保定会馆打造“直隶官府菜”文化品牌,赢得消费者青睐;承德市创排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使避暑山庄旅游改变了“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状况,延伸了文化产业链……
当前,河北省计划重点在树立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新理念、探索建立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人才队伍和领导体制建设、加大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宣传引导力度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