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 写给我的家乡河北……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就像2020年年初的武汉,2021年年初,河北的疫情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古书上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但我觉得,河北人的气质更多是默默无闻、顽强生存。
面对疫情,我相信,也盼望,阳光就在路上。2021年,为我的家乡河北,加油!
文章来源:公众号“帝都小五妈”(ID:pku5mama)。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河北好像变成了年初的湖北,全民检测、道路封锁、外省驰援、网友隔空加油……
这是一座地下车库,当时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12度,车库里也是滴水成冰。
还有一段来自石家庄市藁城区的视频。一位护士在核酸检测工作中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工作:家里有弟弟尽孝,我在这里为国家尽忠……
河北,是一个让地图炮哑火的省份。如果让我概括它的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而河北的疫情,最早是发现在农村,关键词是中老年人、婚礼、赶集、工厂、机场垃圾站、小诊所…
这非常符合河北的“土味儿”气质,也让我脑海里浮现出生动而熟悉的河北农村生活景象。
无数像我父母一样的中老年人,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衣,在广袤而单调的土地上,调动生命的热情,积极参加着乡土社群的各种活动。
他们延续着祖辈的生活习惯,在一次次婚丧嫁娶、赶集、宴会等活动中,强化着对乡土的归属感。
他们习惯了精打细算的生活,一生闲不下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四处寻找着贴补家用的机会。
城市的疫情似乎离他们很遥远,他们早早就摘了口罩,有身体不适也舍不得去大医院,只是去小诊所打针吃药。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在北京的亲戚,甚至包括他们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我作为一个身在北京的河北人,跟家乡近在咫尺,如今却如在天涯。
而最早发现疫情的石家庄藁城区小果村,距离正定国际机场只有5公里,很多村民做处理机场垃圾相关的工作。
但已经有不少河北朋友在调侃:石家庄兄弟承担了北京国际航班分流,没想到新冠病毒还是打入了连花清瘟胶囊的地盘。
关于首钢搬迁、关于河北省唯一一所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却不在河北、关于河北曾一度有7座城市位列空气污染排行榜前10,这些梗,都是河北人的暗号。
在河北中部,有一条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叫滹沱河,它自西向东穿过石家庄,在河北腹地跟另一条从南向北穿越邯郸的滏阳河交汇,然后奔往天津,注入海河。
历史上,在这两条河交汇的沧州衡水一带,曾发生过无数次抗洪战斗,因为滹沱河的北大堤,就像一道长城一样,守卫着北边的京津、华北油田、京沪铁路。
1996年,太行山连降暴雨,整个滹沱河告急,为了防止洪水北侵,河北决定在沧州献县境内扒堤行洪,一天内,泄洪区几百亩果树全砍掉,几千个大棚全扒掉,所有村子的柴禾垛全都烧毁。
而洪区的人民,还在家乡被淹了的时候,跑到北大堤上去打桩,一边打桩一边喊着号子:“抡起了大锤来打桩,先保京津,后保家乡,就算家乡保不了,也保京津无祸殃。”
我曾打开谷歌地图,调到最大比例尺,一寸一寸地审视着家乡的山岳、河流、村落。
我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地方志阅览室,守着那排最熟悉的地名,沉浸于家乡的古今变迁。
也曾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去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事件,跟现实的地名一一对照。
今天,本来我也可以像以前一样,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怎样在这里交融、河间献王怎样在这里整理《诗》《书》文献、曹操和袁绍怎样在这里逐鹿争雄、宋代军民怎样在这里抗击契丹、近代史上河北的政治中心怎样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一变再变……
但是,此时的我,却只想着当下,只想从一个最平凡的河北人的视角,去倾诉对它的感情。
一方面,长期以来,河北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京津护城河的角色,河北人难免为家乡感到痛惜。另一方面,河北人又从来没把北京当成对立一方,而是当自己一生奋斗的理想。
作为河北人,来到北京,不觉得是背井离乡,因为在北京认识的老乡,有时候比在河北任何城市都多。
我们河北老家的父母,对于我们,也像河北对北京一样,倾尽全力去支援、让我们义无反顾去闯荡。
而当我真正把根扎在了北京,却又比童年时更加眷恋河北、比在河北时更加渴望它富裕安康。
如今我的孩子虽然是北京的身份证号,我却更加希望留住她关于家乡的记忆与认同。
一来,是希望她传承家族和家乡的精神,踏实努力,抗挫耐磨,不傲娇、不软弱、不怨天尤人。
二来,是希望她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感恩、懂得责任。
虽然我平时在公众号里写的都是具体教育实操的文章,但每一篇文章里,都关注着自己对于下一代、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
就像《我的祖国》的歌词里说的,这片好山好水好地方,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愿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让一代代年轻人创造出更加明媚的风光。
作者简介:本文系【帝都小五妈】原创。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生了娃,小五妈从衡水中学考到北京大学,从文学硕士成了帝都西城妈妈,公号里分享学习经验和养娃日常,欢迎关注。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