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山东鲁为什么河北称冀而不是燕呢?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亲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每个省份都有一个简称,这个简称往往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取一个当时比较著名的诸侯国的国号作简称,比如山西称“晋”,山东简称“鲁”,四川被叫做“川”或者“蜀”,有时又因为民俗文化、地理位置相近,一些地域被合在一起称呼,比如燕赵大地,齐鲁大地、东北三省等等。
但是夹在山西、山东之间的河北却非常的奇特,河北是燕赵文化的发源地,在此还建立了许多以“燕”为名的王朝,比如周朝的燕国、西楚时的燕国、安禄山的燕国,五代十国初期的燕国。
实际上,在河北建立的地方势力,几乎全部以“燕”为国号,按理来说,河北省应该简称燕,为什么偏偏要用“冀”作为简称呢?
对省份进行简称不仅仅在中国,在国外很多国家也有出现,这是对历史传统、民俗文化的肯定。通常来说,简称首先会在民间使用,渐渐越传越广,最后官方在肯定时,又会淘汰掉“艳俗”的,保留能够体现进步精神的、文化传承的、或者有其他含义的。
在重视文化传承的中国尤为如此,“冀”的古意是希望的意思,我们现在就沿用了这一称呼。
在上古神话中,大禹为了治理黄河,作《禹贡》九州图,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就是这个时候正式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出现。
而大禹治水是以疏导为主,并非加固两岸堤岸,因此以“冀”之名,就意味着大禹在这一地区看到了解决水患的希望。另外有传说认为,冀州的称呼来源于更早的尧帝,这两个说法究竟哪个更切合实际,这一问题暂时无法回答。
在春秋时期,河北出现了一个小国,叫做冀国,晋国假途灭虢,其借口正是晋国帮助虞国击退了冀国进犯,只是当时的冀国虽然位于河北,却仅仅只是一个城邦国家。
元封年间,汉武帝设立了一十二刺史部,冀州再次成为了范围较大的地理名词。到唐朝时,中国开始采用道、州、县三级制,河北称为河北道,从此除了直辖时期以外,河北由广泛的地理名词变为行政名词。
而在明清以前,中国的古代文学力求简洁华丽,因此冀在诗词歌赋中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更加通俗的河北。事实上,古代著名的文人多是士大夫,于是,“冀”就渐渐演变了一个半官方的称呼。
中国在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向四面八方大大扩张了中国疆域范围,并修筑长城加以巩固。
山西称“晋”,就是因为晋国的主体在山西, 河北却无法包括整个燕国或赵国。
燕国虽然发源于河北,但其疆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河北,它一度囊括了朝鲜北部和辽宁,但却从未覆盖河北省南部,因此到了战国末期,用它来代指河北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大强国,虽然首都位于河北邯郸,但它的约一半的国土在山西、至于中山国,它不仅领土无法覆盖,而且还不符合国人使用单字简称的习惯。
山东简称鲁就是因为齐鲁文化发源于鲁,河北就是典型的燕赵文化,事实上,河北一直处于多个子文化圈的交汇处,包含了多种文化,而作为主体的燕赵文化却缺乏一个鲜明的突出点,这也使得河北省难以采用燕或赵作为简称。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文化的融合性使它渐渐取代了秦汉、中原,再加上交通的进步以及军事诸多原因,让原属河北省的北京成为了中国首都的不二选择,自燕国建都以来,北京已经在超过千年的时间里,作为举世闻名的著名都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