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树引来“凤还巢”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春风十里,燕赵文艺百花园内姹紫嫣红。4月19日,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召开,对近三年来河北省文艺创作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其中《青松岭的好日子》等9部作品荣获特别奖,《雁翎队》等75部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充分展示了全省文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硕成果。
文化繁荣发展关键要靠人才。文艺作品创作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人”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文艺家生活阅历越丰富,积累的文化资源就会越多,思想也就越深刻。那些伟大的文艺家们,总能站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前沿,创作出鼓舞人心的作品,成为“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常说“板凳坐得十年冷”,就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编剧孙德民在表彰会上说:“能和戏剧相伴一生,永远无悔。”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亦曾感叹,自己的从艺之道“戏比天大”。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非一朝一夕之功,文艺人才培育扶持更是一项复杂工程,除了人才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和选人用人机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河北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燕赵大地上一个个宝藏期待有志之士去发掘书写,燕赵文艺百花园里期待着“不拘一格降人才”。实践证明,哪里环境好、体制活、服务好,哪里才是干事创业的沃土,才是人才落地生根的首选。“梧桐树”栽得好、“凤巢”筑得好,方能让人才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才能释放出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助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再接再厉、守正创新,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于今而言,“道”可引申为一种持续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态,就是树立大格局,打开大视野,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优秀文艺人才“冒出尖、用得活、引得进、留得住”。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文艺人才不拘一格,更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新型的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及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合理的报酬机制、有效的奖励机制等,发挥政策引领和激励作用,让文艺人才得以施展所长,形成聚力搞创作、竞相出精品的生动局面。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离不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过往的成就,名家功不可没;展望前景,名家“传帮带”影响深远。因此,加强文艺队伍建设,要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业务精良、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文艺冀军”。近年来,河北努力打造了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涵盖了戏曲、书法、美术、民间工艺等。这些建在社区的工作室让艺术家回归到老百姓身边,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免费的文化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艺术家与老百姓、名家与名家之间的艺术交流和碰撞,有利于讲好“河北故事”。接下来,要继续实施好中青年文艺人才“秀林计划”、文艺后备人才“春苗行动”等系列工程,为青年文艺人才施展才华、崭露头角创造机会。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加快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道路上,注重人才培养,按文艺发展规律办事,更多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河北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精品佳作必将不断涌现,这样才能更好地抒写伟大时代、勇攀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