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丰碑 红色记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郭进考(1951-) 新乐车固村人。1978年12月加入中国。从学校毕业后,他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为了“让人们吃上白面馒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在他的日历上只有农时,不讲工时,只有节气,没有节日。他始终艰苦奋战在育种第一线年开始,先后培育 “冀麦26号”“冀麦38号”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进入20世纪80年代,郭进考把节水小麦作为主攻目标,培育成“石家庄8号”“石麦15号”等系列高产与节水小麦新品种,成为国家节水高产小麦主导品种。几十年来郭进考带领团队育成了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27个,累积推广3.8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冀麦38号”一举将河北省小麦产量带入“亩产千斤”的时代。“石4185”创国家区试亩产716.7公斤历史高产纪录。“石家庄8号”和“石麦15号”等新品种,达到一级节水抗旱,实现了“一水过千斤”的目标。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员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韩二秃(1947-2010) 平山元坊村人。1971年6月加入中国。历任元坊村党支部书记、西柏坡镇党委书记等职务。1987年,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数九寒天,为抢修水库,韩二秃第一个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扛起百斤重的石头,带领村民顽强奋战。1988年7月的一个暴风雨之夜,泥石流翻滚着冲向山坡下的6户民房,随时可能房倒人亡。他冒着被冲走的危险,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泥水中,和几十名党员一起救人、抢搬东西,保住了25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就是以这样“多操心、多流汗、多吃亏、多奉献”的精神状态,带领村民劈山垫沟、打坑整地,修建梯田,修渠配水,开发治理荒山7000多亩,形成“山顶油松盖帽,半山板栗绕腰,苹果核桃栽山脚,林间地埂种连翘”的立体生态种植布局,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