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沿海的 却又不是沿海的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中国众多的沿海省份中,河北省的“蓝色”身份似乎最为模糊。近500公里的海岸线,不仅常为外人所忽略,甚至在河北人自己的心中也缺乏分量。“沿海的身份,内陆的经济和观念”道出了这片北方海岸的尴尬。河北为何“沿海而无海”,蓝色迷思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深远的往事呢?
之后,出于好奇,我曾问过不少人类似的问题。我发现,类似的模棱两可是如此普遍,即便是身处河北怀抱中的北京人,也常会流露出迷茫的神情。
翻开地图,我发现,这个洋溢着浓郁内陆气息的省,实际上拥有近5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实实在在拥抱着渤海的蔚蓝。自北向南,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无一缺席。离岸沙坝和贝壳堤更是营造出独特美景,还有约50条河流蜿蜒入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海洋的确是一个让河北人感到尴尬的话题。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看不到河北的身影;谈到沿海省份,河北也往往是最容易被遗漏的那一个。提及到沿海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大连青岛厦门、珠海,却很少将唐山和沧州与“沿海”联系到一起。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河北的海洋似乎被遗忘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沿海经济区如一个个巨浪次第隆起,拍岸而来。可河北沿海却姗姗来迟,步履蹒跚。因为其沉默、保守和落后,这片海岸被称为“中国的最后一片沿海”。即便是今天,仍有人用“沿海而无海”来评价它。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仿佛有着神奇的“经济磁力”,成为亿万中国人的追梦地,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相比起来,河北沿海知名度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落后,有沿海的身份而没有沿海的感觉,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片沿海”。
沧州这个名字国人并不陌生,在《水浒传》中,就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蒙冤发配沧州的故事。此外,沧州还有着诸多盛誉,如“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鸭梨之乡”等。沧州亦多名人,乃是神医扁鹊、清代名臣纪晓岚、两广总督张之洞、武术大师霍元甲等人的故乡或祖籍地。
图为沧州的城市标志“铁狮子”,有千年历史,却是古代沧州人为镇海而集资铸造的。摄影/刘飞越
有如此误解并不奇怪,走进这座城市,极抢眼的主角乃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它如一条悠长而美丽的丝带穿城而过,南北近200公里。作为河北省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历史上的漕运咽喉,沧州的命运与这条河流动脉紧密相连,两岸人口密集,风景秀美。相比之下,沧州漫长的海岸线地位暧昧,城市中心区距离海岸线足有近百公里,海边人烟稀少。即便是今天,本地人也很少去海边。
沧州人常戏称自己的家乡为“沿海内陆城市”,实乃事出有因这里沿海多的是漫无边际的盐碱地,淤泥海岸没有碧海黄沙的美好,海水浑浊犹如泥汤。在传统时代,是实实在在的“苦海沿边”,令人望而生畏。沧州对海洋的拒绝还可从其城市标志中窥斑见豹伫立于城市中心的沧州铁狮身形庞大,有着千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铸铁件。有趣的是,它又被称作“镇海吼”,据说古时沧州经常海水泛滥,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求自保,便捐资铸造此狮,以狂暴的大海。
对海长达千百年的回避和厌恶,产生了强烈的惯性。虽然早在1988年国务院便批准沧州为对外开放城市,希望它“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但多年以来,沧州的开放水平一直在运河岸边低位徘徊,保守思想根深蒂固。而另一个让人惊诧的事实是,直到2002年黄骅港建成,沧州才终于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众所周知,没有海港,大海就不是开放的通道而是森严的壁垒。
图为秦皇岛山海关的“老龙头”长城,巍峨高墙竟探入了渤海,像是一个意味深远的象征符号。摄影/单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