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石家庄市历史建筑:从村庄到城市的见证

2023-04-19 23:21分类: 河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月1日,修缮后的正太饭店试营业,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石家庄这座城市历史的关注。其实,这座新兴城市中还有许多历史建筑。从正太饭店、大石桥、懋华亭,我们看到了铁路枢纽地位给这座城市留下的印记;从大兴纱厂、正丰煤矿、正太铁路总机厂,我们看到了近代工业对这座城市形态的塑造;从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华北人民政府旧址,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的巨大作用。

  每一处历史建筑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独特风貌,牵系着城市人的乡愁,既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

  正太饭店整个建筑坐西向东,建筑的外墙采用清水砖墙,共三层,由东、西、南、中、北五栋楼组成,南、北、中三楼与东西楼相互连接,是石家庄现存最早的法式建筑。

  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通车,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同年,正太铁路当局在石家庄站附近修建了这座饭店。

  河北传媒大学李惠民教授介绍,百年前的正太饭店是当时国内名流来石家庄的下榻之所,也是政客、巨商的聚集交际之地。这次不改变建筑风貌和结构体系,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整治和修缮,保存了正太饭店的历史信息。

  大石桥全长150米,高7米,宽10米。桥身全系石灰岩砌成,坡面平缓。桥头两侧各有石狮雕塑二尊。

  李惠民说,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后,由于京汉、正太铁路完全隔断了城市东西方向行人和车辆的往来,人们不得不横穿铁轨冒险通行。为保障过往行人的安全,正太铁路工人与社会各界联名致信当时铁路局的法国负责人,要求横跨铁路建造一座桥梁便于民众安全通行,但毫无结果。愤怒的工人们决定捐资建桥,很快凑齐了建桥经费。1907年秋季,这座石桥正式建成。

  大石桥是石家庄早期工人阶级第一次向世人展示自己团结奋斗的力量之见证,也曾对石家庄的交通和繁荣发挥过重要作用。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时,石家庄警备司令(即第3军32师师长)刘英就是在大石桥中心工事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活捉的。

  1993年7月,大石桥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大石桥经过修缮保护,与临近两侧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正太饭店一道,成为人们追寻石家庄历史记忆的打卡地。

  与早已成为城市地标的正太饭店、大石桥相比,石家庄市还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历史建筑也与铁路直接相关。这就是坐落于今新华区宁安街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院内的懋华亭。

  懋华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亭高9米,在水泥台基上,8根八角形的柱子撑起圆如阳伞的尖顶。柱子上部镶嵌着一周汉白玉,正北面的横额上镂刻着“懋华亭”三个篆书大字,书法隽秀、刻工精细。亭内上部柱间的汉白玉嵌板上刻着隶书《懋华亭记》,记叙了修建该亭的经过。

  20世纪30年代,时任正太铁路局正、副局长的王懋功和朱华支持工人斗争,在收回正太铁路路权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35年6月,为纪念收回路权斗争的胜利,表彰王、朱两位局长的功绩,铁路职工募捐修建了纪念亭,取王、朱二人名字中各一个字,命名为“懋华亭”。2008年,该亭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民说,在石家庄建城之初,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交会成就了石家庄的枢纽地位,推动了石家庄的城市化进程。交通枢纽成为石家庄最先形成的一个城市功能,发挥了“催生先导支柱产业,牵引城市兴起”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转运业、工商业等一批近代工业的蓬勃兴起,也促成了早期石家庄市区的形成。正如1942年出版的《石门新指南》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因交通发达,故商业繁盛”,石家庄的商业社区由此逐渐发展起来。

  在今天的石家庄市中山东路与大经街交口南行50米路西,有一条民生路文化长廊。

  历史上的石家庄民生路形成于1915年,最初名为公兴存街。1946年更名为民生街。1978年石家庄统一街道命名原则时,更名为民生路。

  民生街毗邻石家庄最初的煤炭市场、电报局及外国人居住区,在民国时期是石家庄最繁华的街区之一。在这条街上,聚集着古老的街道、店铺、四合院及别具一格的阁楼建筑,“赵家楼”“常家楼”“米家楼”“万字楼”等当年老石家庄人耳熟能详的建筑都出自这里。

  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孔令春说,从1907年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开始,民生路、电报局街等街区逐渐形成,这些街区和正太饭店、大石桥等建筑共同构成了石家庄的城市雏形。

  民生路的建筑大部分为商人所建,既有冀中一带居民建筑的特点,也有晋商建筑的特色,风格独特。2011年,石家庄市以原民生路为中轴线设计了“民生路文化长廊”,将该区域内十余座具有北方传统建筑特色的老旧房集中迁移复建在其中。

  2月10日,农历正月二十,井陉矿区段家楼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游百年段家楼”新春主题活动正在这里开展。

  穿过气派的欧式大铁门,一种旧时代豪门贵族的气势与西洋风韵扑面而来。“段家楼”主要包括总经理办公大楼、小姐楼、公子楼等七座楼及附属建筑,是一处集亭、台、楼、阁、廊、坪为一体的园林式群体建筑。

  一直致力于石家庄乡土历史研究的文化学者彭秀良介绍,这里因段褀瑞筹资兴建,故得名“段家楼”。段家楼是正丰矿工业建筑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正丰矿始建于1912年。

  彭秀良说,作为我国最早兴建的近代煤矿之一、石家庄工业文明的摇篮,正丰矿在铁路枢纽的带动下诞生。

  铁路枢纽的建立促成了石家庄近代工业的产生。如果说正太饭店、大石桥、民生路一带是以交通枢纽带动形成的社区,那么正丰矿和段家楼则是由近代工业辐射形成的社区。在石家庄市区,同样有一些近代工业兴起的遗迹。

  李惠民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前,石家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大工业企业数量不多,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石家庄市比较大的近代工业企业,有正太铁路总机厂、大兴纱厂、石家庄炼焦厂、面粉厂等。

  今天,自石家庄市裕华路地道桥东行至兴纺街,就可以看到棉七生活区。“棉七”全称石家庄第七棉纺织厂,其前身就是大兴纱厂。彭秀良说,“以前兴纺街以东为生活区,兴纺街以西是工厂生产区域,这里就是大兴纱厂的旧址。”

  大兴纱厂1921年创办,次年建成。当年,大兴纱厂的创立者徐荣廷最初考虑将纱厂建立在郑州或武昌,可是最终选择了石家庄。

  原来,得益于京汉和石太铁路交会于此,当时石家庄周边许多县区产出的棉花,都集中到石家庄后发往各地,所以此地棉花价格较低。兼以当地手织业发达,有很大的棉纱需求,销路相对广阔。此外,石家庄地区煤矿产业发达,纱厂发电所需原料有充足保证。

  大兴纱厂不仅是石家庄第一家大型纺织工业企业,同时也是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到1932年,已有纱锭29376枚,布机492台,织毯机8台,染色机1套,自备电厂。

  然而,大兴纱厂还不是石家庄最老的工业企业。在石家庄当时的市中心,有一家工业企业诞生的时间比大兴纱厂还要早,它就是正太铁路总机厂。

  正太铁路总机厂,即今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在老石家庄人口中,它还有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铁路大厂”。

  正太铁路总机厂坐落于老火车站北邻的车辆厂前街125号,最早是为维修正太铁路机车而建设,厂址选在了正太铁路的起点。从1905年兴建直到1921年工厂全面建成,一共用了16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太铁路总机厂,还成立了石家庄最早的党组织。1921年12月,正太铁路总机厂工人孙云鹏加入中国,成为石家庄第一名员。1922年下半年,正太铁路中共党小组成立,孙云鹏任组长。同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太铁路总机厂支部也随之成立,这是石家庄最早的、青年团组织。

  从1905年兴建,直到2015年厂址搬迁至位于栾城区的装备制造基地,可以说铁路大厂完整地见证了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成长为一座大城市的历史过程。

  当时石家庄另一家重要的工业企业是炼焦厂,它与大兴纱厂、正太铁路总机厂一起,勾勒出石家庄当时的城市轮廓。

  炼焦厂建成于1925年,原址位于正太铁路南道岔(今道岔街)货物转运站的西侧,作为隶属于井陉矿务局的企业,由中德合资。从选址角度考虑,当时没有简单地把它设立在原煤产地井陉矿附近,而是建在了石家庄老火车站一带,原因就在于看中了石家庄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输进原料和输出产品的便利条件。

  李惠民说,铁路枢纽的建立对石家庄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推动作用,是带动了煤炭资源和棉花作物的深加工,推动了炼焦和纺织等产业的出现,奠定了近代石家庄工业产业的基础,并且拉动了经济商品化进程,开始逐步向城市经济体系靠拢。

  石家庄是人民解放军攻克的第一个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朱德评价石家庄战役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新中国的金融等事业也从这里起步。

  在今天石家庄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东南角,有一栋三层灰色小楼,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小灰楼”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旧址。

  “小灰楼”这个说法形象而贴切。这是一栋坐东朝西,通体为灰色的砖混结构小楼,因为楼体用水泥砌成,表面呈灰色而得名。

  石家庄解放前,市区面积不大。彭秀良说,那时市区西到维明街,东到建设大街,北到和平路北道岔一带,南到南马路(裕华路),不大的城区被一条铁路分为桥东和桥西。由此可见,当时“小灰楼”所在的位置已经属于城市的边缘。

  “小灰楼”始建于1940年,最早是日伪华北建设总署和石门河渠工程处办公室。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后其一度成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办公地点,后移交给冀南银行和晋察冀边区银行使用。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人民币”,这就是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各机构陆续由石家庄迁往北京,如今,“小灰楼”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纪念馆向社会开放。

  说起“小灰楼”,许多人耳熟能详,可是说起离它直线号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在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和西建街交叉口东北角,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由两栋灰色的小楼围起来,这就是“309号院”。

  这所院落原本是1942年由日本人责成石门建筑公司修建的一座日式别墅。该院占地面积为17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33平方米。大院分东西两个跨院,西院为大院,占地约2亩,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10余间。这个日式建筑明显比普通的平房要高出许多,尖顶、拱形门,环境优雅,日本人叫它“柳园”,是石家庄当年最高档最豪华的建筑之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交通部石家庄分区接收委员杨毅住此,称为杨公馆。

  石家庄解放后,在1948年前后一段时间,这里成为专门用于接待前来石家庄的中央领导人的秘密地点,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人都曾在此居住,很长时间以来不为外界所知。2008年,“309号院”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09号院”入选石家庄十大红色旧址。

  “小灰楼”和“309号院”如今依然保存原有建筑,还有一处红色旧址的建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石家庄中山西路上有一座博物馆——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前身是人民影院——石家庄的第一座电影院。“人民影院原是一栋三层小楼,早年也曾座无虚席,风光一时。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就在这里成立。”彭秀良说。

  1948年8月7日,华北各地选举产生的542名人民代表,齐聚石家庄人民影院(当时称人民礼堂),参加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当天,董必武庄严宣告,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在华北人民政府的基础上迅速成立起来。

  1949年2月,华北人民政府迁驻北平市(北京旧称)。历时只有一年多的华北人民政府,在特定时期肩负起了从华北走向全国的光荣使命,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如今,在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中还设有“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文旅博览会上的河北:拥抱世界和未来

下一篇:大运河今朝看变迁|河北故城:文旅融合让大运河“活”起来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