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愿将丹心铺锦绣

2023-04-19 09:18分类: 河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七月,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到阳原县,寻访一处传说中的“神话美景”。

  一望无际的蓝天,飘浮着朵朵白云。边走边看,我说:“这么辽阔。”县委办小宋介绍说:“总面积1792公顷呢。”周围传来动听悦耳的鸟叫声,我远远眺望,只见一条蜿蜒的河流缓缓流淌,清澈的河水映出树木的倒影。桑干河畔,绿草摇曳,鲜花怒放。围栏旁,小树们正在幸福地悄悄成长。

  隐隐地,有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桑干河畔好风光哟,河水清清稻谷香哟,吃水不忘挖井人哟,致富感谢哟……”

  歌声由远及近,身后的小宋也在轻声哼唱。“真好听!”我赞叹。他有点腼腆地笑着说:“这是一首新歌,是乡亲们自己编的,已经被咱老百姓传唱开了。”

  这几年,阳原县变化真大啊。我知道,乡亲们的歌声里,有那么多没有唱出的名字,有那么多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扶贫的人们,其中就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行政管理处处长、中共阳原县委挂职副书记王羽霄。

  2016年初,王羽霄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开展扶贫工作。

  “王书记来到阳原后,就扎根在这儿了。在教育、生态、金融、党建、产业等领域都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他的良苦用心,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小宋一边向我介绍,一边低头摆弄手机。我以为他有事,却看到他翻出了存在手机里的几张旧照片。

  一张照片是深夜,王羽霄伏在桌前,一摞摞的材料像小山一样。小宋说:“这是2016年拍的,王书记刚来不久,从全面资料的搜集归纳,到实地的考察寻访,从地理水文资源的深入分析,到可行性报告的起草,他一点都不含糊。常常一碗泡面就是他的晚饭。”

  第二张照片是王羽霄在桑干河边,河水枯瘦,两岸萧瑟,他紧锁着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小宋说:“王书记首先关注到了桑干河——这条对阳原县举足轻重的大河,在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上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提升。他最爱说的是:我们要让桑干河变清变美,治理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美好的家园。”

  说干就干。王羽霄和同事们动了起来,县委县政府动了起来,阳原的父老乡亲们动了起来,古老的桑干河动了起来……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夜以继日!多少个牵挂,多少个期盼!多少个抢工期的故事,多少个赶工程的脚步啊!

  那天,我见到了王羽霄。他洪亮的大嗓门说起桑干河的变化,简直是如数家珍:“申报建立阳原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请专家来实地考察论证。那天早晨,专家约我早早来到这儿,鸟儿们喜欢安静,早上没人打扰,我们还发现连世界上特别知名的鸟都在这栖居呢——真是凤凰择良木而栖,阳原是个好地方。后来,我们的申请经过专家评审,通过了申报。看看,这地方水草肥美。”

  顺着他的指点,我们登上观景台,此时的桑干河,宛若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深情地遥望着岸边的儿女……

  河之上,众多飞鸟展翅翱翔,鸣叫声不绝于耳。丘陵起伏、盆地绵延,郁郁葱葱的绿荫,还有那些掩映在树丛中的房屋,飘起了袅袅炊烟……

  小宋絮絮述说着王羽霄“跑项目”的不易。王羽霄却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能为阳原做几件事,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梦想。我很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湿地公园三年已拨款1100万元。”

  而我注意到,2016年的王羽霄,照片上黑发浓密,面庞丰润。而眼前的他头发有些稀疏,脸颊上出现了皱纹。四年多的光阴,他改变了桑干河,这片土地也改变了他。

  “这是百年大计。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就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王羽霄看到我们注意他的头发,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那天我们站在桑干河湿地公园观景台上,看到有不少游客在游玩儿。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肩上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好一幅含饴弄孙的幸福景象。我过去打招呼说:“大爷您好!您是从哪儿过来的啊?”大爷看了看我说:“我就旁边头箕村儿的,今儿我孙子嚷嚷着要出来看鸟,天气挺好,我们就过来了。这儿现在有可多外地人来拍照呢,原来尽是放羊的、打鱼的,这两年政府给保护起来了,可多没见过的鸟也来了。鸟多,景也好。”

  蓝天下的桑干河,泛起浅蓝色的波纹,草滩上的花们妩媚地笑着,鸟儿们依然不知疲倦地飞翔在河水之上,这些可爱的精灵们,已经把桑干河当做了故乡……

  是的,王羽霄的心里流淌着桑干河水,更装着桑干河两岸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

  一个老乡告诉我:“这几年,我们这儿的变化可大了,家门口的河变清了变美了,俺们的娃娃有书念了。这些都离不开王书记给俺们下的真功夫。”

  阳原人非常重视教育。一般只要孩子肯上学,能上学,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尽管每个人都希望下一代有出息,但是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求学之路却十分艰难。王羽霄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从教育扶贫抓起,解决老百姓生活中“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的最大难题。

  王羽霄开始了走访之旅。他从这家走向另一家,从坡上走向坡下,从黎明走向黄昏……他踏遍了阳原的贫困村,那些圪梁梁圪凹凹,留下他重重叠叠的脚印。这一串串深深的脚印,给阳原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

  喜讯一:王羽霄注意到“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但是该项目在河北省还未实施。他一次次地打电话,一趟趟地跑,通过工委办公厅等有关单位,联系上了国开行金融扶贫经理,并真诚邀请他们到阳原调研。经过深入沟通联系,实地考察,国开行决定把阳原县作为河北省首个试点,开办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截至目前,教育扶贫方面,利用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平台,共为12380名阳原学子申请助学贷款9540万元。

  喜讯二:王羽霄协调云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总价值1350万元的“云校智慧教育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这个数字平台如同夜晚的星星,点亮了阳原村庄的路。

  喜讯三:王羽霄帮助县教育局与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引来该项目后,贷款学生数和资金额逐年增加,取得了巨大成功。

  喜讯四:在工委相关领导协调下,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阳原无偿捐赠850万元,交通运输信息中心捐赠价值10万元的书包等文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捐赠价值40万元的书包及影像制品。

  我们一行跟随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连贵昌,走进办理贷款申请、合同签订等业务的办公室。这里环境整洁,井然有序,大家都忙碌着各自的工作。

  偶然间一抬头,墙上挂牌的标语吸引了我的目光——“国家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

  一股暖流瞬间涌向胸口,眼角湿湿的。此时,连贵昌已经注意到了我的神情,他感慨地说:“我们每次看到这句话都会眼窝发热,这是党对老百姓的承诺,这是国家对未来的期待,这是我们阳原老百姓的福气啊!”

  在这里,听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都会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可以贷款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可以贷款12000元。入学救助,我想这里应该是全省第一家吧。

  我们看到墙上挂着一面面锦旗,抽屉里放着一封封感谢信。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揣骨疃镇南庄村人王栋和妻子双双患病,家境本来就不宽裕,夫妻俩省吃俭用,还得花钱看病,供女儿读书就更费劲了,可自从有了国家资助,他们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一家人真是其乐融融,无后顾之忧了。家住阳原县井儿沟乡上八角村的咸文丽,接到去村委会办理助学贷款的通知时,心情非常激动,和母亲满怀喜悦赶到贷款现场……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王羽霄突然接到阳原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徐磊的电话,徐校长在电话里声音都急得变调了:“王书记,您快想想办法吧,咱们可能享受不了授渔计划了。听说今年实施授渔计划项目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效益不算好,准备减少对几个县的资助,我担心咱们县会被去掉,这可咋办?”“徐校长,您放心,我一定尽力。”王羽霄撂下电话,穿上棉外套,马上联系了一辆回北京的顺风车。可就在这时,外边飘起了鹅毛大雪,一会儿的工夫,天地就白茫茫一片了。小宋急忙劝阻他:“下雪天,走夜路,太危险了,您给相关领导打个电话吧。”可王羽霄皱着眉头说:“电话说不清楚啊,咱们还有这么多资料需要让人家看呢。”

  漆黑的夜,飘飞的雪,漫长的路。这辆孤独的车,承载着扶贫干部的赤子之心,承载着阳原无数孩子对未来的期待,也承载着一个员的丹心承诺。汽车到达北京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当项目负责人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和熬得通红的眼睛,听着他发自肺腑的大实话,被深深地感动了,说:“你是真心实意为阳原着想啊,你真把阳原当成你的家乡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百姓的心里时时刻刻都记着这位为他们的娃娃办实事的王书记,他们说起王羽霄,总是掩饰不住笑容,又忍不住泪水。他们知道王书记的孩子高考,可是他顾不上回家看看。那些天,有村民悄悄把一筐柴鸡蛋放在王羽霄的门口,上面有个小纸条:“王书记,您给孩子补补身体,谢谢您!”

  就业难,是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有的家庭,因为贫穷,又整日赋闲在家,夫妻之间便常常为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甚至吵得四邻不安。

  王羽霄说,2016年他刚到阳原定点扶贫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去哪里找活干呀?”看到最多的表情就是——愁眉苦脸、泪水涟涟。

  王羽霄深知,农村的老百姓要想家庭和睦,要想生活幸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是多么重要。他常常在黑夜里冥思苦想,窗外婆娑的树影随风摇曳……夜空中,繁星点点,那些星星,多像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啊。

  王羽霄决定,从护林员项目入手,让好日子在这里扎根发芽。为争取护林员项目资金,他是一层一层盯下来的,国家、省、市、县,他的辛苦和真诚感动了相关部门。护林员项目资金逐步增长,到了2019年底,增长到了1210万元。护林员人数增加到2600人,工资增长到4600多元。

  揣骨疃镇独山村54岁的李老汉为了维持生计,常年在外务工。老伴姚大娘在家种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夏天,姚大娘去地里干活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神经导致下半身瘫痪,老两口难过得直抹眼泪。李老汉告诉我们:“村里知道后很关心,及时把我归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里,又选聘我当了护林员。这个岗位好,天天我就去林地转一转,看一看,有没有放羊的,点火的,有没有病虫。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山上光秃秃的,这两年树越种越多,绿哇哇的一片又一片,空气质量也好了。一开始每年我能领到3000来块钱,现在管护的面积大了,工资也年年给涨,这会儿一年能到4600多元啦,我还能守家在地地照顾老伴,日子越过越好了。”

  是啊,老百姓家里有了收入,过日子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的村民们,笑容多了,力气大了,把屋里屋外,把田间地头,把山林河川,都捯饬得生机勃勃,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王羽霄望着他们喜悦的表情,体味着他们欢快的气氛,颇感欣慰。“每次听到村民们感激的心里话,我都感到特别温暖。我要继续努力,不为别的,就为老百姓。”

  岁月匆匆,王羽霄在阳原已经挂职四年时光。一个又一个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日子,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出脱贫致富的步伐,带动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劲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全县18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有39216户、6628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10月底,全县剩余的384户、7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并履行退出程序。至此,全县实现了不落一人全部脱贫,一大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以解决,一个个立县富民的大好产业项目在阳原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阳原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黎明的曙光照在田野上,照在桑干河畔,照在绿意浓浓的树梢,照在绵延起伏的梯田,他又开始穿过一个个村庄……大地丰美,山川锦绣,王羽霄用一片丹心见证着一个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和勤劳善良的阳原人民一起,正走在实现美好生活的路上,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运河区联合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举办传统文化融入美育主题活动暨“非遗进校园” 启动仪式

下一篇:河北非遗特色传统技艺不可忘!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