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现代著名画家赵望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赵望云(1906—1977.3),辛集市周家店村人。9岁入皮行当学徒。少年时代便喜爱绘画。20岁时,在亲友的资助下就学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他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临摹过不少古代名作,努力掌握传统的绘画技法。但他并不泥古,对明清以来绘画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热中于笔墨游戏等倾向十分不满。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勇敢地从中国画的老圈子里冲杀出来,轻装步行在广大的华北农村,观农风,察民惰,把劳动人民的苦乐忧患诉诸笔端。他巧用水墨丹青,以绘画艺术的语言表达和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1928年,在北平师范任教。1930年,在北平《吼虹》杂志社任主编。
1931年,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1933年至1935年,被聘为天津《大公报》特邀旅行写生记者。他涉世越深广,眼界越开阔,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作品就越多。《大公报》连续刊载他的写生画《农村写生集》《塞上写生集》等,引起国内外艺术界的关注。他的农村写生画展第一次在大连展出后,评论界认为他的画是“一扫画坛古旧遗风的新作”。 1933年以后,被冯玉祥聘请为美术教师,从此开始了他两人诗画结合的艺术创作时期。冯玉祥为他的《农村写生集》和《塞上写生集》配诗、撰序。1935年至1937年间,他俩又共同创作了影响深远的《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望云随冯玉祥辗转武汉、广西、贵州、重庆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协助冯玉祥在汉口创办了《抗战到底》半月刊和《抗战画刊》,成为当时团结人民,宣传抗战的有力武器。1944年,定居西安,在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创办平民画会。1946年,在西安创办了《雍华图文杂志》,并三次旅行大西北各地,创作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他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中国画坛上树一代新风,被称为长安画派创始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1956年后,曾任西北文化局和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西安分会主席、西北文化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人大代表、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等职。在繁忙纷杂的工作之余,他以崇高的使命感继续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中,他虽身受严重摧残,但仍握笔创作了《祁连山速写》《踏遍青山》《黄河春讯》《长堤水域》等作品。他一生勤奋,创作宏富,以人物山水画著称。先后出版的作品有《埃及写生集》《祁连山写生集》《赵望云画集》等。他的作品源于生活,画风朴实,笔墨雄浑豪放,善于用泼墨和破墨,深受人民喜爱。他不仅自己在绘画艺术上探索、追求,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国画人才,著名国画家黄胄就是赵望云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和张大千是挚友,张大千晚年在台湾十分思念他,曾多次寄画问候。1977年3月29日在西安病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