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秦朝时,易地分属上谷郡、广阳郡。故紫荆关西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陉、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人杰地灵的易县,名人辈出,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介绍几个出在易县近代史上的名人!
白志文,1903年10月出生于河北易县,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1929年参加了著名的湖北大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他机智勇敢,指挥有方,负伤不下火线,被授予中华苏维埃政府奖章。长征途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爬雪山,过草地;在“西安事变”中,他奉命完成了护送周恩来同志的任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英勇战斗,战绩卓著。全国解放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因病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尽职尽责地做好政协工作,不知疲倦地撰写党史军史资料,还为青少年作传统报告。白志文同志因病于1986年4月3日在保定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张文海,1915年出生于河北易县南城司村。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1月在易县担任民兵基干队队长。1940年7月,将涞易公路以北的白马、西陵、紫荆关、良岗一带划归龙华县,张文海调龙华县担任基干民兵大队队长,转战于拒马河两岸。1941年10月3日,“扫荡”平西的日军全面撤退,沿途烧杀抢掠。张文海带领县大队立即到日军路过的村庄扑灭火灾,排除地雷,保护群众回村。张文海命令部队占领奇峰岭两边制高点,一声喊打,子弹、手榴弹、大块石头像雨点、冰雹一样砸了下去,日军丢下3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
正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从道边岩洞里飞出一颗子弹击中张文海头部,他当场牺牲。通讯员小杨立即搜索上去,把潜藏的两名日本兵击毙。1942年春,易县人民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在南城司五岭口烈士墓前为张文海立纪念碑。张文海烈士牺牲的村庄改名为“文海村”。
郭翰池,1905年出生于河北易县紫荆关村。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开进涞源,郭翰池将大儿子郭延年送到涞源参加了八路军,并将八路军接到紫荆关,在紫荆关建立了易县第一个抗日组织——紫荆关抗日救国会。后因下乡未能及时撤走,得知八路军撤退的消息后,从蔡家峪走小路前往王安镇。紫荆关一带的8家财主趁救国会撤退之时,勾结日伪悬赏捉拿救国会的工作人员。
他们贴出告示,凡捉住救国会工作人员一名,赏大洋50元,捉住郭翰池者赏大洋200元;见情不报者,与救国会成员一律同罪。地主李老嘉、袁庆荣、刘老荣得知郭翰池下落后,纠集一帮人,在蔡家峪伪乡长带领下,在涞源团堡村抓住郭翰池一家五口,第二天押往梁格庄日军驻地。在日军的威逼和酷刑下,郭翰池昂首挺胸,一言不发。日军无奈,在郭翰池面前先杀死了他5岁的女儿。14岁的三子郭延生见状破口大骂,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接着二子郭延寿、妻子赵玉珠也被杀害,郭翰池也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
杨宝华,1924年出生于河北易县孔各庄村。1939年,参加了妇女自卫队。1941年,抗日斗争环境更加残酷,龙华县一区所辖西陵一带,有一个19人的特务队到处搜捕员。为了躲避敌人“扫荡”,平时区干部分散到各村去工作。1941年11月20日,区干部在区公所驻地柴厂村开会,天刚亮,特务队带日军包围了区公所,杨宝华、许建民同十几名区干部冲出区公所。她们三面受敌,只好往北山上跑,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当敌人撤退后,人们在北山小庙旁找到了许建民、杨宝华的遗体。为了纪念两位女烈士,1958年,易县人民政府将她们的遗体移葬在东旮旯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