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致敬河北匠人 传承非遗文化

2023-04-17 20:09分类: 河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央广网石家庄6月30日消息(记者崇锦芳 实习生吴义娜 通讯员吕竑海 张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人类社会传统文化的珍贵文化资源,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的核心所在。

  河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大量非遗项目。多年来,河北对非遗实施了多重保护,尤其在传承人保护方面成绩斐然。河北的非遗传承人也积极参与传承活动,为河北省非遗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昌黎民歌”非遗传承人王世杰(央广网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王世杰,男,82岁,秦皇岛市昌黎县人,2018年被评为“昌黎民歌”非遗传承人。

  他生于传统文化之乡乐亭,自幼受乐亭皮影、乐亭大鼓、评剧以及民间秧歌、民间歌谣的熏陶和影响,冀东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于他幼小的心灵里。他曾参加文化馆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民歌采集、挖掘、整理、研究、继承工作。和同事们身背30多斤重的干电池录音机,步行走乡串村,深入到十几个乡镇的几十个村,采访了曹玉俭、常葆清、牛广俊、张殿春、李占鳌、秦来等20多名昌黎民歌老艺人,挖掘整理民歌近百首。为了继承和弘扬昌黎民歌,他重新整理和编辑了昌黎民歌选油印本,这是目前较有参考价值的昌黎民歌选集。2005年夏,共青团昌黎县委员会和县文化局共同举办了“昌黎青年文化行动——民歌培训班”,他被邀请担任主讲,培训民歌骨干50多名,为昌黎民歌的普及与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传承人蔡宝恒(央广网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蔡宝恒,男,86岁,沧州任丘市人,2018年被评为“辛安庄民间音乐会”非遗传承人。

  蔡宝恒的爷爷是辛安庄音乐会的传承人,从小受爷爷的影响与熏陶。蔡宝恒视音乐会为生命,为保护音乐会做了突出贡献。音乐会的乐谱和所有乐器一直由他保存,在传承中历尽了磨难。改革开放以后,蔡宝恒又拾起了心爱的乐器。穷的时候都是在煤油灯下学,每天不间断,很艰苦,但是心里觉得充满了乐趣。虽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对音乐会有着独特的认知和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会的传承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音乐会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习学者须背会所有曲牌方可接触乐器,不用几年时间根本学不会,很多人都畏难而退了。老龄化的队伍使音乐会面临无法传承的危险,蔡宝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出许多办法鼓励有点音乐基础的青年加入音乐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们。他说,做这些工作既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发展,绝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在自己手里失传。

  庞小保是东通乐赛戏第十八代传人,15岁开始学艺,在赛戏演出中扮演报场官,主要扮演的角色有张飞、探神、赵公明等。现在东通乐赛戏已基本恢复了四五个传统剧目的演出,庞小保在其中担任报场官和主要角色,同时他也是赛戏演出的组织者之一,为东通乐赛戏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庞小保已年过七旬,识字不多,但学习刻苦认真,赛戏的唱词、念白都能流畅地背诵下来。他经常给下一代年轻学员辅导赛戏的唱词、念白、演唱和表演技巧,并组织他们练习表演。

  “昌黎皮影戏”传承人张向东(央广网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张向东,男,80岁,抚宁县人,2012年被评为“昌黎皮影戏”非遗传承人。

  张向东的父亲在唐山专区皮影社工作,所以他自幼就接触到并且喜爱上了皮影艺术。1960年他考入唐山市戏曲学校,并被唐山市皮影剧院录为学员,跟著名的“大”角演唱名家厉景阳学习唱“生”,跟有“飞线大王”“活影人齐”等美誉的著名皮影操杆大师齐永衡学习操纵皮影人技艺。退休后,他凭着自己在秦皇岛地区皮影界的声望,很快就与昌黎县、卢龙县等地及秦皇岛市的老皮影艺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他在姜李庄胡同的宅院无形中成了秦皇岛地区一个独特的皮影艺术“沙龙”。2006年张向东在国家博物馆参加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特别展演。2010年10月昌黎县向东皮影团成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成员,担任学会理事,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戏比赛获得铜奖,获得优秀表演奖。

  “唐山皮影戏”传承人彭佐臣(央广网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青年时代,彭佐臣演的是皮影小旦行当,青衣、花旦、刀马旦都能精通和驾驭,唱出他们相互之间的区别、特色。他把老前辈方春荣老师、高荣杰老师,就连未拜过师的名人——孙品卿等名派的演唱特点,取各位之长融合一体,为己所用,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特点。彭佐臣的教学方法,一是口传心授,传授各流派的风格韵味特点,二是采用识谱教学法,提高了教学的准确性和学唱速度。退休后,他经常参加各乡村的皮影演出活动,旦角、黑头、老旦和丑角他都唱。另外,为了传承皮影,彭佐臣和同仁组织起来排练皮影戏童话剧,走进学校,为学生们演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刘银河,男,73岁,沧县旧州镇后漕村人,2008年被评为“木板大鼓”非遗传承人。

  刘银河是沧州木板大鼓第五代传人,16岁开始学习木板大鼓,至今一直活跃于大众舞台。刘银河擅长木板大鼓小段演唱,声情并茂,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其嗓音高亢,声音清脆,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板眼准确。刘银河演出的代表作品有:大书《大八义》《小八义》《南唐》《金陵府》《呼家将》等,精品名段《小秃闹洞房》《老来难》等十几段,并刻录成CD、DVD,保存在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目前,刘银河已传唱沧州木板大鼓30余年。2007年开始带徒授艺传承木板大鼓,已培养学员多人。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上,刘银河获“园丁奖”。

  “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荣魁(央广网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李荣魁,男,81岁,籍贯北京市,2018年被评为“景泰蓝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李荣魁是大厂景泰蓝技艺第三代传承代表人,从16岁学徒至今,一直从事景泰蓝工艺的研发和制作。曾先后10余次到达日本、东南亚和西亚各国学习交流,总结先进经验促进本行业发展。李荣魁自幼喜爱绘画和手工,1958年经人介绍进入北京珐琅厂学徒,从事简单基础工作。经过多年的虚心求教和刻苦专研,积累了大量的图案资料和理论知识,掌握了景泰蓝的历史和不同时期的风格,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阅历,确立了“发扬传统,古为今用”的工作思路。李荣魁从事景泰蓝行业54年,通过拜师学艺,不断地探求摸索,在掐丝工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福禄寿三仙盒》被中华珍宝馆永久性收藏,《五福捧寿香薰炉》获得2011年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业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日月更迭,无数个时辰的积淀赋予人们独到的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流光易逝,每个普通人不舍昼夜地与时间相处并进,才得以传承、铸就出非遗生生不灭的魂与骨。向非遗传承人致敬。

  河北拥有大量非遗项目,且对非遗实施了多重保护,尤其在注重传承人保护方面成绩斐然。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河北百科全书”出炉

下一篇:弘扬燕赵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梁勇历史讲座叫座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