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发现衡水湖文化之旅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金秋十月,衡水湖畔风清气爽,绮丽多姿。国庆假期,衡水湖迎来了众多的游客。在这个旅游的好时节,正值衡水湖旅游景区创5A提质扩容试运营,衡湖湾、马拉松广场、三生岛、梅花岛等标志性生态景点盛装迎客,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近日,衡水湖湿地生态馆和衡水历史文化博览馆华彩亮相,冀州古城遗址、闾里古镇焕然一新。丰厚的历史底蕴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合,让文化游正成为衡水湖生态游之外的又一亮点,也为衡水湖增添了新的神韵。这个假期,记者走进衡水湖景区,感受大美衡湖风光,也体验到别样的特色文化研学游。
“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一湖九河’是城市的注解……”国庆期间,衡水湖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新近对外开放的衡水历史文化博览馆,最为忙碌的是讲解员,他们用生动的讲解带领游客追寻城市与水的故事,开启“穿越”之旅,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记者看到,衡水历史文化博览馆创新展陈方式,实景搭建与数字化展示相结合,在场景复原、模型复原、砂岩雕塑等立体展示的基础上,加入智能触摸屏、数字一体机等数字化、智能化展示手段,拉近了游客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让游客获得全方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跟随着讲解员,游客漫步该博览馆4000平方米展区,饱览“千年古邑·雄浑厚重”“大儒之乡·英贤辈出”“红色沃土·薪火相传”“魅力湖城·再谱华章”四大板块。从历史变迁、儒家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方面,系统了解衡水的水脉、学脉、红色血脉、历史文脉,了解衡水从上古时期到如今的灿烂文明。
“一眼千年”的探寻,犹如一场知识盛宴,丰富并加深了人们对这座城、这汪湖水的认知。
衡水湖湿地生态馆内栩栩如生的鸟类标本,吸引游客驻足欣赏。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老师,这就是青头潜鸭吗?”彭杜小学五年级二班陈浩然问。“对!2017年专家团队在衡水湖一次观测到308只青头潜鸭,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青头潜鸭种群。在这个馆里可以通过多媒体查询,了解青头潜鸭的分类、特征和习性。”老师告诉孩子们。近日,衡水市5所中小学的300余名学生走进衡水湖旅游景区开展文化研学游,在衡水湖湿地生态馆,研学老师张玉耐心解答着问题。
衡水湖湿地生态馆展馆由展陈、研学和沉浸式体验三种空间功能业态组合而成,展陈内容由生态文明、水蕴湖成、水生万物、鸟类天堂、守护家园五部分构成,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地展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衡水自然生态的变迁、衡水湖的变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在这里,既可轻松地了解到湿地科普知识,也能深入探究衡水湖多样性生命世界,还可以真切地感受鸟类天堂的绚丽多彩。“衡水湖四季景色如画,风光各异,想不想一次尽收眼底?”在导游的指引下,记者沉浸式体验了衡水湖四季环幕影院和衡水湖畅游裸眼3D影院两大核心项目,数字化视觉技术让游人身临其境地饱览衡水湖美景,大大满足了探知、寻趣、研学等需求。
换上古风古韵的汉服,穿行在古老的建筑里,行揖礼、拜先贤、泡茗茶……走进闾里古镇,记者感受到,在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这座文化古镇得以升级,面貌一新。
国庆期间,大批前来研学的孩子走进全新亮相的闾里古镇孙敬学堂。伴着悠扬的编钟声,身着汉服的孩子们整齐列队在广场上,张开双臂、身体前探行朝阙礼,大有汉唐之风。随后,大家缓缓踏上六艺大道,走进焕然一新、高大宏伟的一庙(文庙)三堂(容礼堂、知礼堂、明孝堂)。研学老师们认真细致地为孩子们讲授朝阙礼、拜师礼、敬茶礼、衣冠礼,言谈举止中尽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衣冠社,这里琳琅满目的各式汉服有2000余套,每位游客都可以“量体选衣”,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百工坊内,则增设了武强年画、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工艺,游客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一番,增强研学旅游的乐趣。
闾里古镇占地1830亩,古黄河故道老盐河在此穿行而过。为了串联起琴瑟园客栈、孙敬学堂、同观殿等各大核心景点,该镇建设了一座崭新的状元桥,便于游客四处游览。在琴瑟园客栈,“五户一邻、五邻一里”的格局将中国汉代城市规划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目前这里共有43栋国风庭院别墅,日可接待游客300余人次。同时正在规划建设闾里特色美食街,将汇聚省内外名吃、特色美食,并配合闾里古镇定期举行传统节日节庆主题游活动,真正成为集娱乐、休闲、旅游、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礼孝文化休闲度假地。
衡水湖文旅公司总经理王志红说,闾里古镇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依托衡水湖湿地风光和“古冀州”文化资源,以“读蒙经、习古礼、学国艺、做百工、生活立能”体验式教学为特色,对接礼孝教育和休闲度假需求,让“研学游”这个新业态在衡水湖畔熠熠生辉。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走进这里,感受大儒先贤的精神境界。
衡水市300余名学生走进衡水湖旅游景区开展文化研学游,在闾里古镇孙敬学堂,孩子们学习茶道。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蓝天白云下,漫步在即将建成的冀州古城遗址文化公园,厚重的城墙与衡水湖的灵动和谐共生,别有一番韵味。
冀州古城始建于汉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王侯封地、诸侯国以及州、郡、县治所驻地,2000多年前的城池仍存于现世,实属罕见。遗址从西南向东北延伸,总长4500米,最高处10米,底部和顶部最宽处分别为30米和10米,分布面积225万平方米。冀州古城遗址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把全国汉代城墙遗址最长之处保护好,冀州区高标准编制完成冀州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在原址处建设古城遗址文化公园,全面塑造高品位的文化生态体验区以及独具特色的文旅新业态,彰显冀州底蕴深厚的城市“古典范”。该区将冀州古城遗址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作为重点文旅项目打造,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文化保护传承游览服务设施完善等多项工程。
古城遗址文化公园以“一轴一带两环六区”为总体布局,分为九州开序、晨风伊始、大汉星河、河朔名都、陆泽袅升、明清故往六大文化展示区。集古城墙遗址展示、历史文化阐释、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分北入口区、考古研学体验区、历代名人展示区、护城河湿地泛舟区、南入口区等。行走在古城遗址文化公园,如同穿行在历史的长河里,体味古城墙历经的沧桑与辉煌,见证冀州古城的前代今生。(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
上一篇:“为时代放歌”河北省优秀基层文艺院团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启动
下一篇:高雨率队出席“大美北疆·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作品展暨华北省市邀请展”开幕式并调研内蒙古河北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