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何每天5点准时关门?看看1959年发生了啥至今历历在目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故宫作为曾经明清两朝皇帝的住所,经历了数百年的风云变迁,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珍宝,是无数人去北京一定要参观的地方。
随着清宫剧的爆火,故宫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宫墙出现宫女身影的传闻,更是为故宫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故宫五点关门的规定更引得人们众说纷纭。
故宫的建立者是著名的永乐大帝朱棣。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文治武功样样出色的帝王。
于武力上,他五征漠北,七下西洋将大明朝的威严传播到海外,于文治上,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也是中国科学文化的总结,代表了中国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对现代研究大明朝风貌以及古代科技有着重大帮助。
当时明朝的首都由明太祖朱元璋定在了南京,作为首都,南京自然经济高度发达。
朱棣夺位成功后,为了稳固动荡的北方政局,以“天子守国门”、以及北京作为曾经元朝的首都,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的政策说服群臣,迁都北京。
而将首都迁往北京后,北京作为新的经济政治中心,可以与南京两相呼应,从而带动南北经济的交流。
因此1406年,故宫开始筹建。但由于明朝才刚刚平息战争,经济还未恢复,因此十一年后,也就是1417年,故宫才线年中,在故宫的选址、布局、造型、着色等方面耗费了无数人的心力,经历了无数次否定修改,才最终确定了故宫中轴线格局的规划。
发动了百万役夫,十万工匠,耗费了三年才建成,成为了我们今天看见的故宫的雏形。
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煤山自缢而亡,同年清朝皇帝在紫禁城登基,并开始了故宫的扩建,修复与完善。
这其中包括了康熙,雍正等皇帝建立的毓庆宫,斋宫,宁寿宫等,除此以外,清朝的皇帝们还修改了一些宫殿的名字,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故宫的样子。
1911年以后,皇朝彻底结束,故宫见证了这百年的风云变迁。随着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撤离,故宫开始了从皇家禁地到故宫博物院的蜕变。
1924年,溥仪等皇室成员离开了故宫,1925年正式成立了故宫博物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故宫博物院得到了修缮,
由于故宫为明清朝代的皇帝住所,所以其中藏品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皇室专有的东西,自然金贵,精致,让人叹服。
1959年7月,一个家住寿光县的名为武庆辉的男子因为生活贫困来到北京投靠姐姐。武庆辉年幼时父母已经离世,由哥哥姐姐拉扯长大,很受哥哥姐姐们地宠爱。
但毕竟家里穷,哥哥姐姐们能力有限,因此武庆辉有时会盗窃他人财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时的武庆辉也才十八九岁,他不想一直过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日子,这时,他想到了远在北京的姐姐,姐姐嫁给了一个军人,定居在北京。首都北京作为目前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肯定比在村里机会多。
因此武庆辉暂居在姐姐家,此时的武庆辉确实想要找一份工作谋生。但他此时刚来到北京,还没有正式开始找工作,想要先去北京玩一玩。
从小生活贫穷的武庆辉第一次看到这些精致的珍宝时,第一反应就是如果他应有这些金制品能换到多少钱啊,说不定从此都不用工作了。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消除不下去了。离开故宫以后,武庆辉就不断地想着故宫中的展品,终于,他下定了决定。
1959年8月15日,武庆辉开始了偷盗前的准备,他向姐姐要了五毛钱买了一个花书包,用来带进博物馆装他偷出来的珍宝,他觉得博物馆中的珍宝是用玻璃隔开的,仅仅一把钳子就可以打开,于是他把姐姐家的一把钳子放在了书包里。
武庆辉知道,自己带不走大型的珍宝和玉质的器皿,而金册和金制的刀鞘体型小,方便携带,而且金子价格也很高,于是他顺利的偷走了金册和匕首。
第二天,当工作人员开始例行检查时,看见了破碎的玻璃和消失的藏宝,一时之间震惊万分,立刻上报了领导。当领导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刻选择了报警处理。
在当时那个侦查技术不发达,又没有摄像头的年代,想要找到盗贼是十分艰难的。但是被盗的八页金册和匕首价值连城,警方在了巨大的压力下不断搜寻着犯罪嫌疑人。
此时的武庆辉依然在狡辩,说这些金片是他家祖传的。但是等到指纹对比结果出来以后,武庆辉再也没有了侥幸心理,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从这以后,故宫博物院修改了闭馆规定,从此以后五点关门,方便工作人员检查故宫情况,并且更新了安保措施。
武庆辉盗窃案给博物馆造成损失的同时也警醒了故宫负责人。财帛动人心,永远不要小看了人性的贪婪,故宫汇集了众多的文物珍宝,必须警钟长鸣,时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