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读 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2018)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2018)》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视野中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以2017年度北京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从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四大专题,分析2017年北京文化发展新进展、新成就和新动态,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第一部分“总报告”,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视野中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概述2017年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发展动态,比较分析北京在国际国内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优势和存在的差距,并针对当前需要加强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以北京文化发展年度新进展、新城市总体规划视域中北京文化建设的整体战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发展研究、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等为主要内容,概述2017年北京文化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趋势,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首都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与利用分析、北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全民阅读与阅读空间、民营书店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内容,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以北京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性问题、文化财政金融创新、“旅游+”融合创新、首都电影产业发展等相关产业展开分析,并针对当前的优势、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首先分析北京历史名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然后对北京文化传播、北京文化走出去、首都传播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首都文化的部署意味着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迈进新时代
蓝皮书指出,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是包含北京城市近期、中期和远期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的战略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从北京城市总体布局和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首都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要得到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要得到显著的提高;到2035年,把北京建设成为文化自信和多元包容魅力彰显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50年,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新版总体规划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指导性、深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意味着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入新时代。
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总体规划提出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蓝皮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个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牢牢把握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内容和任务,制定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路线图,出台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相适应、相匹配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第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涵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为更好地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任务目标,建议研究和制定与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各个文化领域相适应的、更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建设规划;
第三,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阶段性内容和任务目标,以及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制定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管理机制和实施评估机制,确保各阶段任务目标、各专项任务目标、各领域任务目标的顺利开展。
北京城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多项文化发展指数位居第一,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蓝皮书指出,在2017年的相关指数排名中,北京在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与2016年相同,仍然保持在第9位;在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排名中,北京位居第13;在全球城市“文化交流”指数排名中北京位居第7,这几项指数在中国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居第一,但和“全球城市”的伦敦、纽约、东京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17年,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位居第四,连续三年保持相同的稳定地位,位居上海、香港和深圳之后。北京文化的建设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总体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城市品牌发展、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宜居品牌、投资品牌和品牌传播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北京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城市文化影响力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指数总体排名位居第四,城市文化软实力民众满意度指数排名全国第13。这表明北京的宜居城市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尤其是在城市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个文化带”建设稳步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三个文化带”顶层设计和规划,扎实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
蓝皮书提出,北京市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的“三个文化带”建设是建构北京城市空间和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已经分别成立永定河西山文化带建设小组、长城文化带建设小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小组,三个文化带的建设工作在稳步推进。
第一,三个文化带的地理空间区位、文化资源禀赋、生态资源优势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建设目标要求,但是它们都是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空间构成。三个文化带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异性,也具有明显的共同性,都是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因此,需要加强三个文化带之间的统筹与协作,加快编制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发挥各方力量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二,三个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的有机构成部分,而文化是三带文化空间中的灵魂,三个文化带的建设必须重视文化资源盘查整理、历史文脉梳理、文化内涵提炼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历史文脉梳理,深化文化内涵挖掘,急需制定和出台对三个文化带的文物遗存和资源整理归类、保护利用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文件;
第三,三个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有机构成,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塑造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高度重视三个文化带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首都城市的特色文化空间带,在整体城市格局中有力推动三个文化带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三个文化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全国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北京城市总体文化空间结构、乃至京津冀文化空间协同发展格局中进行总体规划,充分尊重和考虑三个文化带各自的自然空间构成、生态资源禀赋和文化资源特色等等,在总体规划和布局中突出差异性、个体性和独特性,构建具有相互融合而又各具特色和魅力的城市文化空间带,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保护北京历史名城“金名片”取得明显成效,需要进一步完善立体多维的历史名城保护模式,更好地彰显历史名城古都风韵
蓝皮书提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稳步推进并取得重大成效,必须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总体要求,恰当处理好老城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名城文化传承、文物古迹保护与区域环境维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立体多维的保护模式,不断加强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及京津冀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合作的保护机制;在名城保护结构层次上,以老城、中心城区、市域、京津冀四个层次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和空间限制,构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保护带、文物遗址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传承协同机制。
第二,坚持“物”的保护和“文”的传承结合,克服历史名城保护中的重物质挖掘轻人文发掘,重物态保护而轻价值传递的倾向,在尊重和保护好历史名城物质性载体的同时,积极挖掘历史名城文化内涵、人文价值和文化精神,使历史名城更好地传递名城文化,更好地展现古都风韵。
第三,在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四个中心”核心功能结构中,融入全域历史文化景观的整体视野,重现古都风貌和传统景观特色在整体城市格局中的空间构成和文化构成,在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中融入城市生态总体环境,重视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可持续延展,打造生态文化保护精品,再现山水绕京华的景观;在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中塑造历史名城的传统景观视廊,重视首都风貌、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步,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公共文化空间供给,加强数字化建设
蓝皮书指出,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步,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公共文化空间供给,加强数字化建设。
第一,逐步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化服务模式,提高首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和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向城市综合体发展,有效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有机联合公共文化和相关文化产业,构建功能多样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在政府主导下推动公私合营PPP服务模式发展。
第二,积极盘活现有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资源,不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化和细致化发展,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的公共文化需求,把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实到实处。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充分利用拆迁腾退后的各类设施,包括过去不受重视的地下室资源,开辟新的城市和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举办类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从而满足最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第三,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云等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拓宽文化服务途径,增强文化服务效能。总结和推广文化@海淀、西城文化云数字平台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的集成性、便利性和互动性,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
第四,继续实施和拓展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和公益演出等文化服务配送体系,支持实体书店、城市书屋发展、甚至民营书店,建构层次多样、分布合理的城市图书供给体系和城市阅读空间,营造全民阅读的首都书香氛围。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目前还存在文化创意企业多而不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政策滞后于产业发展,北京市各区之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等等问题
蓝皮书指出,大力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创造活力,聚焦文化生产前端,鼓励创意、创新、创作和创造,建设创意北京,需要加强如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发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激发文化创造、创新和创意活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意力和文化创意竞争力,持续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文创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打造在全国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和创意之都。
第二,针对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海淀、朝阳、东城和西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稳定,优势明显,而其他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增速和占有率方面明显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弱势文化创意产业功能的支持和建设,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有力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整体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创新中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联动机制,主动联系和对接大型央企、央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中央在京单位,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决策咨询机制,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政策红利,制定北京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确保推动文化创造创新创意发展的人才队伍。
北京市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拓展阅读空间,2017年综合阅读率、纸质阅读率和数字阅读率三大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但民营书店或民营阅读空间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蓝皮书指出,2016-2017年度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2.73%,自2013年来连续4年提升2.66个百分点,目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9个百分点;而纸质阅读率达81.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80%;数字阅读率达83.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8.20%。这显示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也充分证明了北京全民阅读的群众基础、品牌影响和阅读推广成果。
但是,如下问题比较明显,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资源分布和密度存在优质场馆数量有限和分布不均;藏书量小、书籍旧、质量低,目前北京社区图书馆平均藏书量仅有1000-2000册;环境条件较差,馆员素质有待提升;社区图书馆员年龄偏高,学历层次偏低。据对80多个社区图书馆120位工作人员的统计,70%的调查对象年龄在40-50岁之间,30岁以下的年轻馆员很少。53.75%的馆员是高中以下学历,24.3%的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仅占11.14%;北京的新型阅读空间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相当一部分私营书店绘本馆很难做到自负盈亏,面临生存困难。
为此,蓝皮书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与社会化力量合作,依托现有街道图书馆资源,联合办馆,形成新型的馆店结合模式;(2)政府采取政策倾斜、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和大型商场与民营书店、图书馆合作;(3)提供实体书店补贴与图书购置优惠政策,为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鼓励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扶植阅读推广体系的建立,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
2017年,北京市在文化财政金融领域实现了多方面创新,同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扶持项目的综合评估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投融资路径单一,文娱资本市场波动大等
蓝皮书指出,2017年,北京市在文化财政金融领域实现了多方面创新:在文化财政领域,继续完善各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创新文化消费支持方式,细化文化财政扶持政策,联合金融机构助力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在文化金融领域,银行不断深化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众筹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PPP模式升级服务文化产业,资本持续聚焦文娱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扶持项目的综合评估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专属金融服务有待提升,文娱资本市场盲目性特征初现。
第一,不断完善扶持项目的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完整的运作机制;
第二,加强中小微文化企业专属金融服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在银行推出的专门针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项目中,考虑中小微文化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以及抵押物少、信用评级低的特点,推出最适合中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拓宽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路径;
第三,谨慎面对文娱资本市场,文娱行业领域资本市场波动较大,需要谨慎投资,不能盲目投资已经处于市场红海的文化产业项目,防止“投机取巧”,企图通过并购完成“空壳上市”,或者单纯为了股价上涨进行毫无意义的资产重组。
2017年,北京市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等为主线和重点,以保护、创新、共享、协调、开放发展为主题推进旅游发展,同时也存在多样需求与创新供给之间的矛盾、接待规模与体验品质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错峰旅游与集中休假之间的矛盾
蓝皮书指出,2017年,北京旅游业积极推进传统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总体状况是入境市场仍然处在下降通道,出境市场仍然向好,国内市场继续发展,加快“旅游+”平台的结构性创新,尤其是旅游+体育主题、旅游+农业主题、旅游+教育主题、旅游+文化主题表现明显,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与区域协作,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优化公共服务品质,加强旅游秩序治理。但目前仍然存在多样需求与创新供给之间的矛盾、接待规模与体验品质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错峰旅游与集中休假之间的矛盾。
第一,北京旅游业将逐渐由点状发展延伸为全域发展,由速度通道切换为品质通道。
第二,承担一定的国家形象建设使命,鼓励将中国文化基因和大国风范的国家形象在旅游层面体现、外化并传达。
第三,鼓励旅游产能参与文化创新和文化推广战略,加强旅游视角的文化创新,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在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第四,蓝皮书特别建议,充分利用冬奥会契机,把握文化旅游消费者对冰雪旅游呈现出高需求、高期待的特点,进一步增进政府对冰雪旅游的推进作用,从交通和环境等方面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从教育体系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加速政策扶持力度;从京津冀合作交流入手共享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红利;鼓励各种类型的冰雪旅游投资和产品创新;增强市场监管,保护冰雪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17年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和破解的问题
蓝皮书指出:总体来说,2017年京津冀三地文化协同发展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协同发展方面的人才缺失、文化协同发展建设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
第三,培育和引进文化展演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人才,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新媒体形式加大对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建设的宣传力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