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老北京民俗文化你不得不去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宝藏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体验老北京民俗文化,你不得不去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宝藏地!
十一,除了看升旗,赏花坛,还有一些别的方式可以为祖国庆祝生日,那就是体验老北京民俗文化。
其实,作为一个地道北京人,反而会忽略身边的宝藏文化地。就比如故宫,我都是毕业后才第一次去。
你可能不知,老舍茶馆到访过的大人物可真不少!美国前总统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泰国公主诗琳通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当然,老舍茶馆能在京城享有美誉,除了以上说的三点,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
尹盛喜的名字最初是与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尹盛喜就带领一帮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支起了茶摊。此举轰动一时,由茶摊到茶馆,尹盛喜花了将近8年时间。1987年11月,当老舍茶馆举行开张仪式时,人们为这个茶馆的开张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当时偌大的京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茶馆。尹盛喜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走进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让人感觉如同进入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而我和家人在这里的一个半小时,也充分领略了北京的民俗文化京味综艺《四级北京.茶》——通过四级节气变化,将演出背景和与北京生活场景结合。
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起源于清末民初,最初叫叼灯大鼓,曲调与梅花大鼓相同,差别在于演员演唱时须口含灯架,口中灯架横长近尺,上竖数支点燃的蜡烛,下缀彩色流苏,一场含灯大鼓唱完蜡烛不倒,说唱文化杂耍技艺二者合一。而且这个节目在别的地方不常见,也就能在老舍茶馆里见到。
依托手部投影,配上口技,声影结合,并辅以故事情节进行创新。本次手影,先是表演了迈克杰克逊、惠特尼休斯顿等经典曲目,之后老艺术家又用灵活的双手表演了天上飞,地上跑,水里游的万众生灵,惟妙惟肖,让在场的小朋友们大开眼界!
背景老天桥绝活,表演用的小坛子小的6斤,大的20斤,周仁喜老师(老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的传人)稳稳的在头顶上做出顶,转,抛,等高难度动作,显得轻盈如鸿,旋转自如。而作为观众,真的为他捏了把汗,全程跟着紧张。
天桥摔跤被称为中国式的摔跤,可不要以为这是个普通的摔跤节目哦!更准确地说,是摔跤项目融入了相声文化,旁边的解说语言丰富、滑稽幽默。虽是表演赛性质、但表演者皆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和实力,比赛规定:三跤两胜,以绊儿赢人,倒地为输。但是到了今天,这个传统的北京天桥摔跤面临失传的情况,老一辈的天桥摔跤高手故去,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技艺没有兴趣,再加上现在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导致这个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
整个演出,大约10个左右节目,有文有武,动静相宜,让人充分感受到老北京民俗的魅力。说来也奇怪,这些节目如果在电视节目甚至晚会上,我是不会看的,毕竟哪里有综艺,电影好看呢?但是现场看则有不一样的感觉,优秀的老艺人拥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趣味的互动让人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总之,全身心沉浸在这场民俗盛宴中,并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借着祖传的手艺记录北京城下最真实的生活,展现着北京的民间百态,这些手艺来自民间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我想,除了这些留存至今的老物件和绝活外,老艺人们那谦逊的性格以及对做成一件事专注的耐力和这份恒心,也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精髓所在吧。
推荐大家也来体验一番,喝一碗茶,看一场演出,老人怀旧过去的时光,年轻人将文化精神传承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