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北京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2023-04-11 02:51分类: 北京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着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应有贡献。本期报告,中央财经大学莫林虎教授围绕《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从九个方面介绍把北京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和举措。

  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要落实好“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更加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与提升城市品质、创造美好生活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使老城成为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疏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宜居城区。

  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交融的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要统筹推进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守住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大幅提升北京文化产业在设计、影视、音乐、网络游戏、旅游、艺术品交易、会展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

  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对外发展战略,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接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故事,把阐释推介当代中国价值贯穿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的方方面面,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首要窗口,展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良好形象。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它的城市文化发展对于全国文化发展有着难以比拟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早在2016年,北京就针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首个五年规划,即《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对于20162020年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2020年4月9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北京未来16年乃至30年的发展进行了长周期科学谋划,明确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举措。4月10日,又正式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我们今天讲的内容主要依据2020年4月发布的这两个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规划》。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对标对表中央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要求,按照中央对首都文化建设的安排部署,做到“三个结合”,即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与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增进人民群众文化福祉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繁荣兴盛新时代首都文化。

  发挥服务保障功能,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好地融入和支撑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首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势能。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更好地满足中央单位文化需求,助力各省区市文化发展和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北京篇章。

  基本目标是,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第一,坚持“四个文化”基本格局。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四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首都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第二,坚持“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奋力开创首都文化建设新局面。

  这里重点说一下第三点。《规划》指出,持续推动首都新型智库建设,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首都新型智库体系。2021年1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中国有8家智库连续三年入选全球百强智库榜单,而其中有7家来自北京。2022年6月29日,浙江大学信息资源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小组发布《全球智库影响力评价报告2021》。其中,从中国智库榜单来看,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29家智库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名列前三。从高校智库建设来看,前十名中有7家位于北京,分别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可见,北京的智库建设水平很高。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首都新型智库建设。

  第一,实现精神文明创建走在全国前列。其中,《规划》提出了一个重要指标,即:到2035年,力争主城区全部进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创建全国文明城区10个以上、全国文明村镇170个以上、全国文明单位560个以上、全国文明校园30个以上、全国文明家庭50个以上。

  第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规划》指出,出台《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推进、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引导和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标尺,培育时代新风。

  第三,让志愿服务闪亮京城。《规划》在这里也提出了一个具体指标,即到2035年实名注册志愿者与常住人口比值达到0.22。

  这里重点讲一下“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2016年4月19日,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里讲到了什么是同心圆,也提到了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国开地域文化(本)形考1-4

下一篇:中影年年(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