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将李定国的后人1912年将籍贯恢复为汉族1950年又改回满族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李定国想象图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给大家介绍一下抗清名将李定国以及李定国家族在清朝以及民国的沉浮。01李定国,出生于明末陕西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可以说从懂事开始,就没有吃过饱饭;当时,陕西接连遭遇天灾,年年绝收,李定国实在没有办法,为了活命,为了吃饭,他选择参加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此时是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李定国只有10岁。抛开温情脉脉的历史记载,实话实说,李定国在张献忠队伍里的作用和非洲军阀们的童子军没什么区别;根据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明朝文人笔记,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在攻打城市之前,会先让李定国这些小孩子混入城内作为内应,当农民军攻城的时候或者杀死看守城门的士兵,或者是在城里放火,甚至直接在城里乱杀人,引起骚动。换言之,李定国能被张献忠收为养子,说明李定国一定是张献忠“童子军”里最厉害的一批小孩,温良恭谦然的小孩子是没有办法在张献忠军队里脱颖而出的。之后李定国的历史,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先是跟随张献忠入川,成为大西国的开国元勋;在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又跟随义兄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率领大西军残部进入云南,在云南联合明朝末代黔国公沐天波,从明朝的反贼变成了明朝中流砥柱,他本人最后也被南明封为晋王。李定国在衡阳阵斩清朝敬谨郡王尼堪,创造了南明历史上有名的衡阳大捷;只可惜孙可望嫉妒李定国的成功,最后居然率军攻击李定国,兵败后竟然选择投奔清朝,导致南明最后没能收复旧土。李定国禅精竭力,依然没有办法光复明朝,最终在缅甸病死,临死前要求自己儿子李嗣兴坚持抗清,不要投降。
李嗣兴墓遗址02李嗣兴是李定国的继承人,根据《西南纪事》、《南疆逸史》、《续编绥寇纪略》等资料记载,李定国似乎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溥兴在贵州战死,次子就是李嗣兴,据传说李定国还有一个小儿子叫李润兴,《南明史》记载李润兴被李定国部将带走,但是用的是“传说”:传为部将许甲潜奉之腾越,改姓段氏。这里,兰台认为这是后来李嗣兴投降清朝后,那些不满意李嗣兴投降的心向南明的人们编造的善意的谎言。因为根据《西南纪事》、《南疆逸史》、《续编绥寇纪略》这些资料记载,李定国死后,李定国军中主张投降清朝的声音是主流,而且李定国的军队也有分崩离析之势。在李嗣兴投降清朝之前,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与总兵胡顺都、王道亨一块率部投降了清朝,之后蜀王刘文秀的世子刘震也在没有通知李嗣兴的情况下率部自动投清。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李嗣兴的投降不但是情有可原,也是保全自己家族性命的做法;从这个角度说,即使有李润兴这么一个小孩子,最大可能也是跟着自己哥哥投降清朝。
清宫侍卫03李嗣兴投降清朝后,被清朝编入八旗正黄旗汉军,李嗣兴被授予了都统的职务,都统是八旗武职,等同于的提督。李嗣兴降清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和家人一块在北京居住,这一住就住了26年。一直到康熙二十六年,李嗣兴被清朝启用为宁夏总兵官。根据李嗣兴墓的诰封碑文字记载,李嗣兴之所以被启用为宁夏总兵官,主要是宁夏当时匪患比较严重,清朝考虑到李嗣兴的父亲李定国就是“陕北巨寇”出身,大概想着李嗣兴家学渊源,能够威慑宁夏的土匪。(李嗣兴)夙谙兵事,久牙军行,壮岁从戎,即着干城之望……不过这个时候李嗣兴年纪应该很大了,四年后,也就是康熙三十年,李嗣兴就病逝于宁夏总兵任上。李嗣兴死后,康熙皇帝出于照顾的想法,特意让李嗣兴的嫡子李天志进宫做了侍卫,一做就是二十四年。按照相关史料,李天志应该是在李嗣兴病死后第六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入宫当侍卫的,李天志这个侍卫一干就是二十四年,雍正登基外放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二等侍卫;可见清初侍卫等级晋升比中晚清困难多了。雍正帝觉得李天志长得高大魁梧,人又极其老实,于是外放他为浙江温州平阳副将,这其实算是升官了,因为二等侍卫是正四品,副将是从二品。不过李天志应该不是什么将才,也正如他自己对雍正所说的那样,除了伺候人的工作,其他的他也不会;所以,李家从李天志之后就成了普通的八旗正黄旗汉军旗人。
民国时期的德胜门04有清一朝,李定国直系后人一直以满人的身份生活在北京,就居住在今天北京德胜门一带;不过种种迹象可以表明,李定国直系后人虽然从孙子李天志开始,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人物,但是李家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不低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999年北京文物系统的工作人员考察北京周边的名人墓时,考察到李嗣兴位于北京丰台太子峪西、杨家坟村后山的墓,而且还找到了李嗣兴墓的末代看坟人。要知道在古代社会,看坟人和今天的司机、秘书没区别,都是有钱人的标配,能用得起看坟人的家族,经济条件绝对高于普通人的。李天志之后,李定国家族的资料就很少了,兰台查了许多资料,光知网论文就下了很多篇,又请教了一位专门搞清代八旗名人的后人境遇调查的专家,大概摸索出了李定国家族在清代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处境和脉络。李嗣兴投降清朝后,清朝授予了李嗣兴家族两个佐领职务,都是世袭的,根据这个职务,李定国家族的后人不管再怎么无能,每年都有300两(佐领年俸是150两)白银的收入,这也是李定国后人能住在德胜门一带的底气。虽然李定国是陕北人,但是李家在清朝两百年时间里一直是生活在八旗圈子里的,他们通婚的对象也是普通八旗旗人,所以到了清末,李定国直系后人已经彻底“旗人化”了。清朝灭亡后,出于当时社会气氛,李家把自己的籍贯从旗人改回了汉人,不过整个民国时期,李家人也一直居住在北京,每年还会给李嗣兴扫墓。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彻底落实了民族政策,对居民的民族认定主要采取“自愿”原则,李定国后人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满人的生活状态,而且周围亲戚邻居也都是满人,所以他们把籍贯改回了满人。当然,目前这些信息是兰台请教了做“八旗名人的后人”研究的学者得到了,这位学者也表示,李定国家族人挺多的,民国时有些李家人也纷纷离开北京发展,所以那些离开北京的李家人在申报民族时是怎么申报的,就不清楚了,不排除他们直接申报汉族的可能。
05总的来说,李定国直系后人没有什么意外情况,目前的民族应该是满族;但是这并不代表什么,只能说明李定国一部分直系后人经过200年左右,已经彻底适应了自己旗人的身份,完全适应旗人的生活习惯,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确认民族时,选择了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