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运史项目】重庆綦江:传承红色精神 争做奋勇青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綦江,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江以綦名,区以江名。1926年,重庆最早的党支部诞生于此,孕育了邹进贤、王奇岳和习总书记称赞“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原红四军军长王良等革命先贤。
邹进贤(1899—1930),出生于原綦江县古南镇(现古南街道),又名游邹、邹定达,化名周三元、周正清,烈士,重庆和四川地区运动先驱者,綦江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1919年,参加“綦年砥砺会”,创办《綦评》刊物,次年考入重庆联中,后又到四川省立高等蚕业讲习所学习。1923年6月,由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由肖楚女介绍,加入中国。1925年1月,他发展9名优秀青年入团,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綦江县支部,并任团支部书记。同年6月,经团中央批准改建为中国青年团綦江特支,邹进贤任特支书记。
1925年3月,邹进贤、危直士、霍步青、朱凯四人作为綦江代表参加四川代表团,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会后,邹进贤转赴上海向团中央汇报綦江团的工作情况,并接受了在綦江进一步发展团的组织和建立组织的任务。邹进贤回到綦江后,立即和危直士一起,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共青团员的同时,开始培养发展员,筹备成立綦江地下党支部。
1925年8月,邹进贤、危直士在綦江县太公山玉皇观(今古南万兴)举办了一期为时一月的建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共青团员胡尧钦、陈治钧、刘祥书、黄堂佐、刘祥林、明金鼎(明昭)、周宗林等8人,主要学习《马列主义浅说》、《ABC》、《唯物史观》等革命书籍。之后,胡尧钦、陈治钧等一批共青团员由团转党。与此同时,在重庆入党的陈小寅、章小园、陈翰屏等人的组织关系也先后转到綦江。
1926年1月24日晚,由邹进贤主持,在綦江县立第一女子小学(现古南镇万寿亭)一男教师宿舍召开党员大会,建立了綦江县第一个组织——中共綦江县支部,推选邹进贤任书记,綦江地下党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通过共青团中央)领导,同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改由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綦江地下党支部建立后,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入宣传革命思想,广泛发动群众,与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1926年5月,邹进贤同前往上海,转道去苏联学习。因交通受阻,他暂留上海,接受中央临时委派的交通任务。经两次被捕释放后,于10月赴苏。学习结束回国后,被派往江苏省委工作,后调回重庆,任四川省委巡视员,负责川东、川北各地地方党组织的整顿,党员培训,武装暴动指导工作。1929年9月,邹进贤回到省委任秘书长。
1930年5月5日,四川省委在重庆浩池街召开常委会。由于叛徒出卖,邹进贤和省委书记刘愿庵、省委工委书记程攸生不幸被捕,被押解巴县监狱囚禁。在敌人的严刑审讯和高官厚禄引诱下,邹进贤三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对邹进贤发出了“因其多才……此人确实厉害”的感叹。5月8日,邹进贤三人在巴县衙门前,被敌人杀害。临刑前,面对敌人的枪口,邹进贤怒斥道:“你们今天杀了我们,可杀不完!”“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他们高呼“中国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牺牲时31岁。
王奇岳,原名王守谟(1896—1935),出生于原綦江县隆盛乡石梁村柏杨湾。1919年初,王奇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王奇岳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逐渐树立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观念。为了反对巴黎和会,他参加了预备学校学生到重庆卫戊司令部的斗争。1920年下半年,王奇岳与(化名邓希贤)等80余名同学一道经上海乘轮西驶,历时1个多月抵法国巴黎,进入蒙达维公学学习,并在蒙达维一家橡胶厂作工。在法国期间,王奇岳在周恩来的影响下,阅读进步报刊和马克思主义书籍,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于1922年加入了旅欧中国青年团。1926年,王奇岳经组织安排,从巴黎转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随即被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大肆迫害人和进步人士,白区的中共党组织需要进行清理整顿和加强领导,王奇岳奉派回国,初在武汉党中央机关工作,后党中央迁往上海,他留在中共湖北省委工作,1928年担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长。
1929年5月,由于省委委员王藻文、李德贵叛变,中共顺直省委和天津市委遭到很大破坏,时任省委秘书长的王奇岳(化名叶玉文)去收发室时被敌人逮捕,敌人对王奇岳反复施以酷刑,王奇岳几次昏死过去,仍坚持隐蔽其他被捕人员身份,被法院判处送往河北第三监狱(在天津市)前所(拘留所)关押,因在前所坚持斗争被关入后所(监狱)。
共青团干部左正南在狱中被敌人活活折磨死后,彭真、王奇岳等员怒火填鹰,立即发动被捕的革命青年揭露和控诉敌人的残酷罪行。在狱外组织的支持下,把监狱里的黑暗内幕在报纸上公开披露,顷刻间传为重要新闻,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谴责。为了进一步开展斗争,经过秘密串连酝酿,被捕的革命工作者建立起了秘密支部,支部书记为彭真,委员有郭宗鉴、詹大权、王奇岳、卢福坦。从此,王奇岳以支部为核心,团结大多数被捕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狱中斗争。经过长期斗争,1930年8月,王奇岳、詹大权等10人终于释放。
1931年夏,王奇岳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迁住北京路,协助总工会委员长一起秘密进行工会工作。1932年冬,党中央调王奇岳去闽浙皖赣苏区协助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工作。1935年春,王奇岳随关英在德兴县大田苏家主持召开了赣东北地区的区以上干部活动分子会议。会后,各级党组织都领导精悍的游击队,开展游击斗争,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在1935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王奇岳壮烈牺牲。
“青年立志奔革命,真金何惧烈火焚,赣北英明史彪炳,苍松屹立浩气存!”王奇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信仰坚定、爱憎分明,无论是在白区还是红色苏区,都做出了卓著的斗争业绩,为党和人民献出了碧血丹心。他的革命精神恰如苍松屹立,浩气长存,必将激励一代代中国青年砥砺前行,奋斗不息!
王良(1905—1932),原名王化赅,字傅良,号兴春,出生于原綦江县永城镇。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和他的叔父、中共党员王奇岳思想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1924年,他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学习,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27年8月,王良加入中国,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跟随进军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后,王良由见习参谋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九连连长。1929年1月,王良跟随、朱德、陈毅同志,踏上了前往赣南闽西的征程。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到达上杭古田镇,升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队长的王良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后红四军在吉安改编,25岁的王良出任红十师师长。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红军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一次大“围剿”。王良坚决执行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率红十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歼敌。王良率领红十师攻击龙冈西北之敌,指挥所部迂回敌之侧后,配合兄弟部队发起猛攻,全歼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各种9000多件,并活捉了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朱德决定,把缴获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同年6月13日,其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匪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为了缅怀王良将军,家乡人民在綦江区烈士陵园竖立了王良烈士纪念碑。2005年,王良诞辰100周年之际,綦江群众还在永城镇最高的凤冠山上,自发修建了一座“将军亭”,并刻上了“军功传千古”“千古之师”等题刻。王良是一位可敬的革命先驱,是一颗闪烁着革命光辉的灿烂星体,照亮了新时代青年们的逐梦之路。同志当时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近年来,团重庆市綦江区委坚持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切实让广大青少年从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綦江这片热土上的不同岗位散播着青春和汗水,以青春之朝气扎根基层、奋勇前行,持续唱响新时代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