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说胡同发现京城不一样的美细说东城之冠名人故居!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篇儿文章,跟大伙儿聊了宝藏地西四,今儿个接茬儿聊,说说东四,众所周知,咱大北京是一座讲究对称的古城,两纵一横,大陆的交汇点,过去老北京分别建有四座牌楼,皇城以东的,老北京人都称之为东四牌楼,皇城以西,则是西四牌楼,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很多网红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叫东四?路口有四个牌楼,东单就一个牌楼,用北京话说就是单牌楼,西单,东单,西四,东四,东四跟西四都是四个牌楼,一个口儿一个,四个口儿,就跟红绿灯那个位置,慢慢就被老街坊叫成了东四。
后来因时代变迁,牌楼不幸被拆除,早已成为了京城历史中的一个部分,再想看到当年的牌楼,只能跟老照片中,感受历史瞬间了,东四地区,自古商贸繁华,如今还被评定为历史文化街区,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处处彰显着古城的历史门脉。
东四五条,徐世昌故居,保留地还算完整,听老街坊说,过去最早叫听松楼,房椽印证了一句老话,叫出头儿的椽子先烂,现在这儿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杂院,没有看不出当年的风貌,只有听松楼的木质房椽尽显沧桑古朴,东四六条,还有着东城之冠美誉的崇礼故居。
63跟65号,都是过去的崇礼故居,当年横竖一百米,四进院儿,都是他一人的,65号是崇礼的正门儿,对面儿有八字照壁,门里头有影壁,影壁上有俩大字儿,困惑了不少年轻人,没点学问,确实认不出这俩字儿写的到底是什么,事实上,这俩字儿念戬谷,出自《诗经·小雅》
有福禄之意,亦有尽善之说,说白了就是指幸福吉祥,不同于游客,只会打卡拍照,北京人逛四合院,首先要看院儿内的砖,老话说磨砖对缝儿,过去老北京的砖都是用泥烧出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下雨吸潮,崇礼故居虽然没有了当年的风貌,但在北京土著的衬托之下显得更有人情味儿。
住在院里的北京大爷,甭管多会儿过来都倍儿热情,不仅会免费帮您讲解崇礼故居的历史故事,还会把您当作朋友来看待,北京人的热心肠儿,在老爷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而崇礼故居,处处体现着成双对称的讲究,影壁墙跟照壁墙,两两相对,门口儿还有一对儿石墩,四个门钉儿,整套宅子共有四进院。
三进院儿,据说是当年女眷居住的内宅,大爷在讲解的过程当中,那股子骄傲劲儿,发自内心,事实证明,咱北京城的美,不仅在那些响当当的地标或者旅游景点儿中,更在咱北京人的心坎儿里。
东四这片儿可谓卧虎藏龙,胡同里走出来了很多名人,好在当年一些老的四合院如今都保存了下来,比方说侯相声大师侯宝林故居就跟头条,细数起来,一篇儿文章都说不完,值得一提的是婉容的表妹,最美格格王敏彤就住在东四三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人都跟这住?
相传东四过去是‘白菜心儿’只要跟这儿安家,都得跟内务府报给皇帝,人家同意了您才能搬进来,不是任何人都能挨这儿安家的,属于正白旗领地,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东四胡同里的建筑会如此讲究了,既沿袭了当年的规矩,还保留了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话说到这儿,南有夫子庙,北有隆福寺,这都是再论的,咱北京的隆福寺曾是京城一等一的繁华之处,隆福寺小吃店,也曾是一代人的记忆,如今这家小吃街霸主依然没有走样儿,吗卖得还是那些大伙儿熟悉的北京味道。
有甜有咸,有干有稀,老北京就好这口儿,从开始到现在,味道基本就没变过,不愧是正宗京味小店,老北京人离不开的吃食,隆福寺小吃都应有尽有,保留着老北京经典小吃,还有它独有的品种,其中最具典型的吃食就是糖耳朵,可北京城找,未必能找到比隆福寺更地道的。
里外都是蜜,光看卖相儿就特别有食欲,从头吃到尾,您都不会感觉到腻,除此之外,还有老北京的墩饽饽,也有管这叫‘杠头’的这道吃食,越硬越好,最大的特点就是扛时候,隆福寺小吃的师父同样是老北京人,跟这儿干了三十多年,也见证了隆福寺小吃鼎盛时期的辉煌。
老店得有现在这个店10倍之多,一千平米的小吃店,从早到晚都座无缺席,如今整个隆福寺地区据说正在重塑文化氛围,以三联儿韬奋书店为代表,打造优雅的书香空间,隆福市场,变身为集美术馆,剧场,城市书房为一体的文化街区,时隔一段时间就会举办一次活动。
即便不买东西,来这儿逛逛也是一次不错的选择,您可以捕捉到很多生活中的美好,这套为北京中轴线独家定制的印章,生动呈现出了中轴线上的标志建筑,分别有后海的望海楼,暮鼓晨钟,钟鼓楼,万宁桥,甭小看这座桥,它是景山和鼓楼之间,唯一一个中轴线上的桥。
还有万春亭等等,中轴线,一线贯穿了对称风格,撑起来整座北京城,某种层面来说,对称是咱北京城的基因,总而言之,东四跟西四一样,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地儿外,还有很多地儿,只不过它们都不复存在了,明星电影院,长虹电影院,东城区工人俱乐部,路北还有各种小吃,丰年灌肠儿等等都承载了一代北京人的美好回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