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东莞重量级文博展纷至沓来

2023-04-13 15:49分类: 北京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4月9日,《神秘古蜀国理解三星堆》《何以白石:从木匠到巨匠》两大特展在东莞市博物馆闭幕。“一次比一次重量级!”“两个展览好棒!”在东莞市博物馆公众号的后台里,市民对展览连连称赞,留恋不舍。

  从跨年的“博物馆之夜”开展,到“再听一次小小讲解员讲解”闭展,三个月里,两大特展成为大湾区热门展览,每逢节假日,不少市民驱车前往东莞看展。《神秘古蜀国理解三星堆》成为全国新春十大热搜展览第5名,东莞市博物馆凭借两大特展,在今年第一季度热搜百强博物馆中位列76名。

  纵观两大特展,《神秘古蜀国理解三星堆》的关键词是神秘,而《何以白石:从木匠到巨匠》的关键词则为真趣。

  真趣和神秘的背后,是东莞市博物馆围绕文物提炼、打造的展览定位和特色,也正是这两个关键词,让展览雅俗共赏,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展览。

  对比东莞市博物馆此前“出圈”的《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神秘古蜀国理解三星堆》《何以白石:从木匠到巨匠》特点明显,即在展陈设计中运用了更多的场景化叙事,通过造场景来讲故事。

  博物馆是架起文物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场景化的展陈设计,在视觉上为观众补充了文物的原本场景,使文物以更为自然的状态呈现,辅助观众对文物的理解。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表示:“东莞市博物馆在策展时便注入了传播视角,在展览大纲求创新、展陈设计重细节的基础上,将原有展览重新解构、传播赋能、进行文化产品淬炼,力求使文物‘活’在观众的认知和记忆里,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

  为了配合《神秘古蜀国理解三星堆》特展,东莞市博物馆直接把一楼大厅打造成了3000多年前的蜀祭场景。市民掀开“青铜鼓目面具”门帘,踏着“锈迹斑斑”的青铜色地面进入展厅,神秘感扑面而来。

  展厅正中,青铜大立人立于高台,衣冠华丽、神情肃穆;接受祭品的纵目面具双瞳远眺、巨耳迎风,在激光照射下露出神秘微笑;青铜神树十倍于山,立于其间。

  从场景感十足的展陈设计回过神来,才留意到展厅内四散的独立展柜。青铜鼓目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跪姿人像、青铜尊、象牙等14件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精品文物依次排开,共同完成对三星堆祭祀文明的再现。

  沿楼梯上到二楼,原有的神秘感被真趣取代。《何以白石:从木匠到巨匠》展览精选湖南博物院收藏的70件/套齐白石艺术作品,从“吾草木众人也”“我书意造本无法”“吾所能者乐事”三个部分,以齐白石人生阶段为线索,叙述其艺术之路。

  展览风格连贯,但细心的观众可以从中发现,三个部分的造景里都藏有“彩蛋”。

  第一展厅讲述齐白石出身及早年际遇,以白石、翠竹、白兰造景,打造了湘地乡野景致中的“借山馆”书房,充满野趣古拙;第二展厅里,展览选用太湖石配合鲜活的花木景致,还巧用瓜果菜蔬造景。市民可以用展厅内造景的南瓜、佛手,对比齐白石画作里的南瓜、佛手,体会齐白石晚年对内心追求的“回归”和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他把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的绘画高度。

  “我发现博物馆用一个集章的小册子巧妙地串起两个展览。集章的过程中我看完了全部展览,最后还可以把册子带回家,我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开展当天,从深圳赶来东莞看展的市民施先生告诉记者。

  这个集章的小册子名为“大眼仔的奇幻之旅”集章手册,是本次展览中颇受市民喜欢的活动。18枚展览纪念印章和齐白石“墨梅”套色印章藏在展厅之中,市民破解册子内线索,打卡对应文物,即可收集到印章。

  新春佳节,市民在博物馆写春联,领取齐白石“福”字;在“泥趣三星堆”“别开星面”等活动中,通过泥塑等方式创作青铜面具;在“考古大发现——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科普体验”活动中,小朋友学习使用考古工具,亲自体验挖掘、器物清洁、测量尺寸、登记绘图等流程;在“濒生白扇”团扇绘画创作活动中,市民跟着国画老师临摹齐白石笔下的虾蟹虫鱼,感受画作中的妙趣横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之夜”活动里,市民聆听神秘悠远的远古音乐,观赏三星堆主题机械舞、灯光秀,用潮流方式理解三星堆文化。参加活动的市民吴女士直呼:“在博物馆跨年是一件很奇妙也很有意义的事!”

  同时,博物馆还邀请策展人导赏展览,邀请考古大咖开展“高质量历史人物系列”学术讲座,如著名殷墟考古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三星堆8号祭祀坑考古发掘负责人赵昊等。

  打卡活动符合全龄段市民需求、潮流活动贴合年轻人喜好、益智活动满足家长和孩子需要、讲座活动获得文博爱好者点赞……展期内,全民共同参与展览活动成为现实。

  此外,《何以白石:从木匠到巨匠》配套流动展《齐白石艺术人生展》还走进社区、商圈、学校,目前已在东莞市外国语学校、厚街竹溪中学等巡展,让市民感受到了文物、历史的别样魅力。

  “我们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节奏地推出延伸活动,尽量覆盖全龄段和不同文化层次人群,从打卡、体验、探索、学习的各种活动到课程、文博讲座专业知识的输出,将学术普及性转化,将展览从人文角度进行传播。”李历松说道。

  “大家好,欢迎来到东莞市博物馆,我是本次展览的小小讲解员。”展期内,除了国宝级文物外,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小小讲解员。

  东莞市博物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南方报业小记者东莞联络站共同主办了“文物故事我来讲——小小讲解员”活动,培养了十余名小记者担任讲解员,3个月间开展了230余场志愿讲解,让文物走向观众的同时,也引发了市民对博物馆讲解的关注。

  东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描述了小记者讲解员的精彩表现——展厅内经常有观众自发鼓掌,有观众打电话咨询小小讲解员的讲解时间,有小小讲解员在结束之后被观众拉住提问、请求再讲一次……

  东莞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畦表示,多年来,东莞市博物馆一直坚持“以质为导向”培养小小讲解员,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是希望小朋友能够从讲解中感受到“分享即快乐”的道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态,收获正向的价值观。

  谈起讲解的收获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胆量、增强见识,是小记者讲解员的高频描述。

  罗朝信是本次的“讲解之星”。他的妈妈告诉记者,参加活动之前,罗朝信课余会学英语、西班牙语、击剑、跳舞,做一名小小讲解员是他主动提出并且已经发展成为兴趣爱好的事情,“参加讲解后,我觉得他更独立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完成。下一个展览还没开始,他就明确表示还想继续来讲解。”

  市民刘女士表示,小记者讲解员的表现感染到了自己的小孩,下一次招募她会带领孩子报名参加,“在博物馆看了几次讲解后之后,孩子有一点点内怯,但是说愿意尝试一下,我希望孩子可以体会这份参与者独有的乐趣。”

  全程陪伴孩子参与讲解后,小记者讲解员王楷桐的妈妈也加入了博物馆的志愿讲解队伍,“我在二楼讲‘齐白石’展,孩子在一楼讲‘三星堆’展。”

  两大特展助力、多方力量参与之下,博物馆讲解成为小朋友全新的兴趣爱好,小记者讲解员带起了博物馆“讲解热”,也带动了家长的参与。

  两大特展闭幕后,东莞市博物馆宣布,将于5月20日推出《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里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以及商周时期青铜重器、南北朝青州佛造像、明清藏传鎏金铜佛,共计77件/套、86件国宝珍品文物。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龙虎榜|奥飞娱乐今日涨停知名游资著名刺客净卖出228517万元

下一篇:中国书画艺术成交排行榜—— 吕少华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