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从新旧照片对比看北京城60年沧桑巨变(收藏)

2023-04-13 12:18分类: 北京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墙、牌楼、胡同、四合院儿,这些作为老北京文化历史传承的标志性符号渐渐远离我们而去。记载了北京城的历史,记录了北京人喜怒哀乐的家园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灰飞烟灭。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韵的呼喊总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设无疑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来,北京仍将以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其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在对北京的明天充满期待之时,是否也应适当放慢脚步,回望昨天来时的路。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种简单、清晰且直观的方式来展现时代的发展和北京城的变迁,直到我读到了一本记录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书,遂决定以此为基础,重返照片的拍摄地,用同样的视角还原出新时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过影像回溯北京城一个甲子以来发生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设数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北京旧城区域很多颠覆性的改造,也让京城原有的生态格局和京韵京味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原承天门,建于大明永乐年间,城楼遭遇火灾,先后两次焚毁两次重建。直至1969年国庆节后,城楼彻底落架大修,焕然一新,从此成为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东单牌楼建于明正统年间,是一座大尺度的单排楼。牌楼一侧写着“就日”字样,意思为东边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称这里为“就日坊”。

  过去,东单的全称是“东单牌楼”。50年代长安街扩街时拆除,仅余“东单”两字。当年,从东单路口南望,崇文门城楼依稀可见。北京著名的东单体育馆就位于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东四,全称是“东四牌楼”。明代,十字路口四个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楼。东四地处京城繁华腹地,商贾云集,因此也有了东富西贵之说。1954年四座牌楼被拆除,仅余下“东四”二字。

  东四牌楼西边曾是老北京生猪交易的集散地,那里俗称“猪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时的隆福寺便在这里。每逢年节,隆福寺都会举办庙会,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摊,热闹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临全新的升级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

  东四三条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巷道宽敞,坐落着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胡同东段的南侧。北京的王府大多院墙高耸,与周边的普通民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鲜明的等级秩序。

  东四北大街至今都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历史韵味。那里汇聚了不少老字号京味餐馆及商铺。周围的胡同里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护完好,如叶圣陶先生的东四八条71号院,田汉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侧的细管胡同,那里是全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

  这里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区。今天,这里的商铺依然鳞次栉比,游人与顾客川流不息,许多老字号仍然坚守于此,鼓楼东大街也始终保持了青砖灰瓦的传统风貌。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当年的寺院早已焚毁,仅剩下一座金刚殿。建国初期,护国寺一带热闹非凡,它与隆福寺并称为北京的“东西两庙”。斗转星移,今天的护国寺渐渐隐没于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还能让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风味。

  西四丁字路口正对着西安门大街,这里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带最有名的要数北京历史最悠久的砖塔胡同,这条胡同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檐的砖塔而得名,它也称“万松老人塔”,从元代保留至今。

  西四牌楼位于西四丁字路口东向,这里曾经是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周边有马市,缸瓦市和猪市,热闹程度毫不逊于东四。另外,运煤的驼队每日从阜成门进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脚。当年,牌楼以北的道路中央还有一座庙,称当街庙,民国初年因道路扩展被拆除。

  西单北大街是北京传统的三大商业街之一,形成于清末民初。上世纪80年代后,西单两侧相继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货商场。今天,西单各色的商业大厦连同西单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娱乐休闲的必去之地。

  明清时期,宣武门是京城通往南方陆路的重要关口。宣武门内有座天主堂,建于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们称这里为“南堂”。多年来,宣武门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尺度与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门内大街改造升级,一条70米宽的大道横空出世。

  在许多老北京的童年记忆里,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铁道,城墙和护城河。当年,宣武门城楼雄伟壮观、赫然耸立。站在城墙上,视野极为开阔。1966年,北京开始修地铁,首先拆除了城墙的外环铁路,接着,城楼和城墙也相继拆除,护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门东、西大街。

  明清时期,宣武门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进出京师内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汇集了大量外来客,会馆林立。清中期,宣武门外菜市口设了刑场,宣外大街从此成了死囚的必经之路。从清末至民初,这条街两侧多为报社,是京城最大的报刊批发地。当年,宣武门城楼以宣武午炮准点报时。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鹤年堂药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这里开的业。大清,菜市口设了刑场,到了民国,这里又重新成为商贸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开辟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经难以令人想象它原来的样子了。

  从菜市口往东,便到了骡马市大街。顾名思义,明清时期,这里是骡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里因缝纫机销售而闻名京城,近年来,这里一直在拆迁,道路一直在拓宽,当年的骡马市离现实越来越远。

  东三里河位于珠市口东大街,它原本是一条古河道,因为距离正阳门三里地而得名。后来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经完全干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国后,政府对三里河进行治理,将残留的臭水沟改为地下暗沟。如今的东三里河一带已经是两广大街的一部分,街宽巷畅。

  1949年之前,这条大街被称为崇文门大街,没有内外之分,大街西侧是东郊民巷使馆区。清末民初,这里聚集了大量外国人,因此也被称作“洋街”。北京内城最大的一处基督教堂便位于大街东侧的后沟胡同。

  明清北京各城门中最繁忙的当属崇文门,其标志物是一只镇海的崇文铁龟。当年进出京成的货物,都要在崇文门纳税。建国后,崇文门瓮城、城楼以及城墙被相继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将崇文门至东南角楼的一段残留城墙进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墙遗址公园。

  当年,崇文门护城河水面宽阔,两岸绿柳成荫。每年蟠桃宫举行庙会,护城河上舟楫往来,络绎不绝。中秋节的晚上,百姓常到护城河放河灯、赏河灯。到了数九寒天,河面结冰,人们便在冰上开辟出运输线,往来穿梭。

  明末以来,崇文门外商贩聚集,日益繁盛。护城河南不远处有花儿市,以日用品以及农器交易为主。护城河往东有一座太平宫,即前文讲的蟠桃宫,以庙市出名。2001年,崇文门外地区开始大规模拆迁改造。大街东西两侧的胡同和平房区变成了今天繁华的商业街。

  明清时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当年这里聚集着大量经营木柴的商贩,人员往来也比较频繁,故称柴市口。民国之后,由于百姓逐渐改用煤球火炉做饭取暖,卖柴获得小贩也慢慢绝迹了。

  历史上,左安门附近一直是比较荒凉的。辽金时期这一带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门内的道路才逐渐开始形成,到清光绪年间,因为这里是通往天津,山东等地的交通要道,此处也变得繁华,临街店铺众多。清末京津铁路开通后,左安门一带又逐渐衰落,被北京人称为“村门”。昔日的繁盛与没落,今天都已化作过眼云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广渠门俗称沙窝门。当年,广渠门内瓮城两侧有数家店铺,形成一条小型的商业街。1953年,政府为了疏通道路,将城楼和瓮城全部拆除。

  东便门角楼是国内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它始建于明代,当年八国联军的炮火曾对角楼造了严重的损害,角楼却侥幸得以保留至今。曾几何时,东便门外风景如画,素来有“东便游船”之盛名,而东便门外的大通桥至二闸门之间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绝佳之地。

  方巾巷就是现在的朝阳门内南小街的南段。据说,这里曾是明朝举人的必经之路。当年,举人头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国时期,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和宋庆龄都曾经居住于此。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历经数次拆迁改造,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国初年,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国民政府在长安街东侧的城墙上开了一个豁口,日伪时期,此处豁口被称作启明门,抗战胜利后,又更名为建国门。建国门常年都保持着豁口状态,从未建造过门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门都是断开的。

  历史上,朝阳门一带经济繁荣,沿街店铺众多。上世纪50年代,道路北侧建起了很多坡屋顶的红砖楼,后来还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楼。到了新世纪,大街北侧的居民区开始分批拆迁。大面积的平房区被拆除,与之共同消失的还有数十条老北京的胡同。

  除前三门外,老北京的关厢中,朝阳门关厢最为热闹。当时朝阳门外旅店林立,商贾云集,不远处有座远近闻名的东岳庙,这里也由此得名“关东店”。今天,朝阳门外大街商业氛围依旧浓厚,被确立为北京市第三条商业大道。

  东直门在元代被称作崇仁门。由于漕运的缘故,这一带的官仓尤为集中,“京都八大楼”之一的“东兴楼”就位于东直门大街。90年代末开始,东直门内大街逐渐发展成为以餐饮为主要特色的商业街,北京人称它为“簋街”。

  明朝初期,建设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东直门运进城。因此,东直门获“木门”之称。清康熙年间,东直门内以北建起了俄罗斯驿馆,后来改为东正教堂。1969年,东直门城楼、城墙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后,这一带架起了立交桥,成为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

  东直门外大街一带过去是比较荒凉的。建国后,东直门外大街曾经三易其址:1949年时,东直门外大街是今天的东直门外小街;时期迁至今天的东直门外斜街;1986年,政府将原“南后街”整修为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道路两侧建起多座外国大使馆。从此,东直门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实的使馆街。

  国子监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太学设在此处,到了明朝它属于崇教坊,清朝改为成贤街,1965年才改为国子监街。除了孔庙、国子监外,这条街还有四座牌楼,及韩文公祠、火神庙、灶君庙。国子监街两旁多为平房,保存着旧京的街巷风貌。周边胡同的名字大多也与国子监有关,例如:国学胡同,官书院胡同。

  地坛位于安定门外大街东侧,明清时期皇帝祭拜时必经安定门外大街,所以这条路又称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为关厢,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门外大街是城外一条通往北方的大道,路两旁多为粪场,窑坑,乱坟岗。

  自古以来,德胜门就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明清两朝凡遇战事,皆从德胜门出征,由安定门班师。德胜门城楼的东侧曾经有座集市,称为“晓市市场”,据说它是当年重要的民间交易市场。而现在鼓楼西大街的西端,在过去被称为果子市大街。

  德胜门原本是由城楼、箭楼和瓮城组成的一个整体。瓮城当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着乾隆御制文,另有一座真武庙。德胜门箭楼素有“军门”之称,在明代京师保卫战中,它发挥了很关键的城防作用。1915年开始,城楼、城台和城墙相继被拆除。到1992年,德胜门真武庙得以复建,箭楼内也开辟成了古代钱币展览馆。

  德胜门护城河曾经水面开阔,它与一片大芦苇塘相连(太平湖),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护城河由西向东流经德胜门箭楼西侧的松林闸,由于闸口两侧水位落差明显,河水发出震耳的轰鸣。20世纪70年代,太平湖最终被填平,德胜门两侧的护城河也被改为暗沟或直墙式的明沟。

  阜成门内大街商铺林立、街面繁华。这里的街道形成于元代,当时称平则门街。明朝时,改称为阜成门大街。街道分布大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妙应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广济寺,还有鲁迅博物馆,故居。这里曾经的羊肉胡同,也已成为北京闻名遐迩的珠宝玉石销售市场。

  北京西山一带的山水汇积于玉渊潭,经三里河流向阜成门护城河。过去阜成门护城河的北端水面较为宽阔,常有人在此摇船捕鱼捞虾。阜成门的南侧,局部河道宽达30-50米,沿河住户多以养鸭养鹅为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环城地铁和北京二环路的修建,护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记忆中的风景。

  昔日,旧刑部街是北京内城的繁华地界儿。清末民初,达官贵人多居住于此,据说当年曾国藩,左宗棠,张作霖等人都曾在这条街上有宅邸。新中国成立后,为打通西长安街,原来的刑部街、报子街、邱祖胡同、卧佛寺街一并拆除,从而开辟出了今日的中华第一街:长安街。

  永定门始建于明朝,在外城七座门当中,永定门城楼最是雄伟。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拆毁了永定门两侧的部分城墙。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妨碍交通和危楼之名将永定门城楼、箭楼和瓮城被全部拆除,原来“几”字形的护城河被拉成了直线,二十多米宽的新大桥跨越南护城河,延伸至永定门外大街。直到2004年,永定门城楼才得以在原址复建。

  早在1901年,还没有永定门外大街时,永定门西侧便建起了一座永定门火车站,今天它已经升级为北京南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火车站之一。永定门外大街的正式修建始于1958年,距今的时间并不长,这里是京城中轴线向南的延伸,永定门外大街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轴路。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文博展讯丨2023年3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

下一篇:漫游中轴线历史长河 纵穿北京城古今变迁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