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北京鬃人曾为老北京儿童记忆中的玩具“天花板”

2023-04-13 12:10分类: 北京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并将于今年迎来建都870周年。渊源的历史长河中,北京积淀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发布的《北京非遗蓝皮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2月,北京市共有非遗资源12000余项,其中京剧、昆曲、太极拳等12个项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有1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其中,北京市级“非遗”鬃人技艺不仅积淀着岁月的痕迹,也饱含着老北京的时代记忆。

  提起玩具,现在的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花样繁多的电子产品。而在北京鬃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80后”白霖的记忆中,最让他着迷并让他成为孩子王的玩具其实是北京鬃人。

  “在过去,老北京人都爱听京剧,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大众的娱乐。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戏园子可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那得是有钱人才能消费的地方。”白霖说,可以说,北京鬃人就是在老百姓对过戏瘾的渴望中诞生的一种民间玩意儿。

  把玩北京鬃人的时候,可以一边随性唱一段京剧,过过戏瘾;一边敲击铜盘,让盘子里面的鬃人旋转甚至打斗,满足玩耍的天性。最早的鬃人是用纸扎的,铜盘也不是什么特殊的道具,所以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玩的起。当年,北京鬃人曾经家喻户晓,广受老中幼不同群体的喜爱,许多人家里都有这么个物件儿。

  让白霖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街坊喝完茶后,就把铜盘上的茶壶茶碗撤走,把鬃人摆上去边敲边唱,一旁则会有很多人围着边听边看,非常热闹,“盘中戏”也就是打这儿来的。不仅如此,当年很多家长还会用一边敲铜盘转鬃人一边唱戏的方式来哄孩子。大人带着小孩一起敲铜盘、唱戏,这是白霖对亲子游戏的最初体验。

  儿时的白霖,由于父亲的刻意培养,很早就学会了唱京剧、敲铜盘。放学后,他常常邀请小伙伴来自己家里一起玩鬃人,孩子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两个鬃人放在铜盘上,看着白霖敲铜盘让鬃人“打架”,他也因成了“孩子王”。

  不止是北京鬃人,其实很多老北京的非遗文化都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这些如今面临“断档”的非遗文化里,其实承载着满满的老北京记忆。

  以老北京兔爷为例,和鬃人相似,兔爷既是北京传统手工艺品,也是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以往,老北京人会在中秋节时,请一尊兔爷回家,希望它能保佑亲人身体健康。白霖介绍,传统的北京兔爷只有中秋节会出现,过完中秋来年还要再买新的,这叫“隔年的兔爷-老陈人儿”。兔爷的靠旗实际上也只有一面,而不是现在常看到的四面八方都插着旗子,老话叫“兔爷的靠旗独挑儿”。可惜的是,如今,充满记忆和讲究的兔爷已经成了稀罕物,只有在厂甸、后海、以及少数商场的工艺店里还能见到了。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走进魅力首博 探寻老北京文化

下一篇:小剧场演出不断夜经济活力涌动推动老城文化复兴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